小孩子头晕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头晕手脚冰凉的原因、处理及提示如下: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如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低血糖;疾病因素,像上呼吸道感染、贫血、心脏及神经系统疾病;其他因素,如情绪紧张、姿势不当。处理上,生理因素可添衣、补糖;疾病因素需依不同病症对症或针对病因治疗;其他因素则要安抚情绪、纠正姿势。温馨提示,低龄孩子有症状勿盲目用药,及时就医;有基础病孩子注意防护;日常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活动增强体质。
一、生理因素
1.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小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时,如突然进入寒冷环境,身体为了保持核心体温,会优先减少四肢等外周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手脚冰凉。同时,外周血管收缩可能会引起脑部供血相对不足,进而产生头晕感。例如在秋冬季节,若孩子衣物添加不及时,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低血糖:小孩子新陈代谢较快,若长时间未进食,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大脑供能不足,可引发头晕。低血糖还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管收缩,出现手脚冰凉症状。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后未吃早餐就去上学,在上午较晚时就可能因低血糖而出现头晕手脚冰凉。
二、疾病因素
1.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出现发热。在体温上升期,外周血管收缩,表现为手脚冰凉,同时发热可导致脑血管扩张、颅内压轻度升高,引起头晕。约70%80%的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2.贫血:小孩子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需求较大,若饮食中缺乏这些物质,易发生贫血。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组织缺氧,引起头晕。同时,为保证重要脏器供血,身体会减少外周肢体末端供血,造成手脚冰凉。以缺铁性贫血为例,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3.心脏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使全身血液循环不畅。脑部供血不足可致头晕,四肢末梢血液循环差则表现为手脚冰凉。心脏疾病引发的这些症状可能在孩子活动后加重。
4.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等),病原体侵犯脑膜或脑实质,引起颅内炎症,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头晕。炎症影响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可使外周血管舒缩异常,出现手脚冰凉。此类疾病通常还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
三、其他因素
1.情绪因素:小孩子在面临考试、陌生环境等压力时,可能会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管收缩,引起手脚冰凉和头晕。例如孩子初次上台表演节目,因紧张就可能出现这些症状。
2.姿势不当:长时间保持不当姿势,如低头玩手机、趴在桌上睡觉等,可能会压迫颈部血管和神经,影响脑部供血,导致头晕。同时,长时间静止姿势也会使肢体血液循环减慢,出现手脚冰凉。
四、治疗与处理
1.针对生理因素:若是因环境温度低导致,应及时增添衣物,可使用热水袋等帮助孩子手脚回暖。若为低血糖,可尽快让孩子吃些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等。
2.针对疾病因素:上呼吸道感染若为病毒感染,多采取对症治疗,如发热时进行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孩子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体温超过38.5℃可使用退烧药;细菌感染则需使用抗生素治疗。贫血患者应根据贫血类型补充相应造血原料,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心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针对其他因素:因情绪因素导致的,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安抚和鼓励,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因姿势不当造成的,需纠正孩子姿势,适当活动颈部和肢体,促进血液循环。
五、温馨提示
1.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密切关注其日常表现,如出现头晕手脚冰凉等症状,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病情。因为低龄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随意用药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2.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先天性心脏病、贫血等,家长要更加留意孩子症状变化。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感染等因素诱发或加重病情。
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以预防贫血等疾病。同时,鼓励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活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