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窦性心动过速
中医治疗窦性心动过速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及情志调护与生活方式干预。中药方剂辨证论治,心气不足用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用天王补心丹加减,痰热内扰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针灸选内关等穴补泻治疗,推拿按揉内关等辅助;情志调护引导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方式上饮食清淡、作息规律、适当运动。
一、中药方剂治疗
1.辨证论治
心气不足型:多因久病体虚、思虑过度等导致心气亏虚,临床可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表现。治疗可选用归脾汤加减,归脾汤中的黄芪、人参、白术等药物具有补益心气、健脾养血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归脾汤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心脏功能相关指标,对心气不足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阴虚火旺型:常因过度劳累、情志不遂等耗伤阴液,虚火内生,出现心悸易惊、五心烦热等症状。一般选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方中的生地、麦冬、玄参等滋阴清热药物,可起到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功效。研究发现,天王补心丹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对于阴虚火旺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有改善作用,能有效降低心率,缓解相关不适症状。
痰热内扰型:若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痰热内生,扰动心神,可出现心悸时作、胸闷烦躁等表现。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其中黄连清热燥湿,竹茹、半夏等化痰和中,全方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连温胆汤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脏的代谢功能,对痰热内扰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二、针灸推拿治疗
1.针灸治疗
选穴原则:一般选取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等与心脏相关的穴位。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通于阴维脉,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可宁心安神;心俞、厥阴俞为心之背俞穴,能调理心气、疏理心胸气血。针刺这些穴位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补泻操作。例如,对于心气不足型,可采用补法,以增强心气;对于实证,如痰热内扰型,则可采用泻法,以清热化痰。
临床效应:针灸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心脏的气血供应,从而对窦性心动过速起到治疗作用。有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等穴位可以调节心率变异性,使交感-迷走神经失衡状态得到改善,进而降低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
2.推拿治疗
操作方法: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按揉内关、摩揉心前区、擦涌泉等。按揉内关时,用拇指指腹按揉内关穴,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摩揉心前区时,用手掌心在患者心前区做环形摩动,同时配合轻柔的揉动;擦涌泉则是用手掌小鱼际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推拿治疗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对窦性心动过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对于不同体质和证型的患者,推拿的力度和操作频次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推拿力度应轻柔,操作频次不宜过多。
三、情志调护与生活方式干预
1.情志调护
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情志异常,如紧张、焦虑、抑郁等。中医认为情志不舒可影响气血运行,加重病情。因此,要注重对患者进行情志调护,引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心理疏导、冥想、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例如,向患者讲解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病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其情绪相对更易波动,更需要加强情志方面的疏导,避免因情志因素导致病情加重。
2.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患者应遵循清淡饮食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小米、红枣、桂圆等。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需要劝其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刺激,加重窦性心动过速的症状。
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作息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促进身体和心脏的发育,老年人也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加重窦性心动过速。
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但运动强度和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调整。例如,老年人进行运动时要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儿童则可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窦性心动过速的发作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