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手术前需评估患儿年龄、全身状况、生活方式并做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依尿道下裂分型选择;以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为例介绍手术步骤;术后需做好伤口、排尿护理,观察并发症并注意小儿特殊人群相关事项,包括手术精细操作、关注小儿心理及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等以促进患儿康复。
一、手术前准备
1.患儿评估
年龄:一般来说,6-18个月的患儿身体状况可能更适合一些简单尿道下裂手术的前期评估,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身体的耐受能力、手术的风险程度等有所不同。例如,年龄较小的患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而年龄稍大的患儿可能更能配合术后的一些护理等。
全身状况:要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手术恢复。需检查有无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若有其他疾病需先对基础疾病进行评估和处理,因为其他疾病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同时要检查外生殖器情况,明确尿道下裂的分型,如阴茎头型、阴茎型、阴囊型、会阴型等,不同分型手术方式有所差异。
生活方式:了解患儿术前的生活习惯,如有无排尿异常等情况。术前需指导患儿及家属进行会阴部的清洁,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2.术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儿的血细胞情况,有无贫血、感染等;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手术中出血的风险;肝肾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儿的脏器功能,确保患儿能够耐受手术。
影像学检查:如泌尿系统超声等,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畸形等情况。
二、手术方式选择
1.阴茎头型尿道下裂手术
对于阴茎头型尿道下裂,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术(Mathieu术)等。这种手术方式是将尿道口向前移动并成形阴茎头,手术相对较简单,对阴茎外观和功能影响较小。
2.阴茎型尿道下裂手术
可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术)等。该手术利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形成新的尿道,具有手术创伤小、外观好等优点,但需要根据患儿具体的阴茎发育等情况来确定是否适合。
3.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手术
这类情况手术相对复杂,可能需要分期手术。第一期往往是进行尿道成形的准备等操作,如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等,第二期再进行最终的尿道重建等。
三、手术步骤概要(以常见的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为例)
1.切口与分离
在阴茎腹侧做纵行切口,分离尿道板,将尿道板纵行切开,这样可以为形成新的尿道提供材料。分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阴茎的血管神经等结构,避免损伤。
2.卷管成形尿道
将切开的尿道板卷成管状,使用可吸收缝线等将其缝合固定,形成新的尿道通道。
3.阴茎整形
对阴茎进行整形,将阴茎头塑形,调整阴茎的外观和勃起功能等,使其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四、术后护理要点
1.伤口护理
保持会阴部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对于小儿患者,要防止其搔抓伤口,可适当约束患儿的手部,避免因搔抓导致伤口感染等。
2.排尿护理
术后需留置尿管,保持尿管通畅,避免尿管扭曲、堵塞等。观察尿液的颜色、量等情况,若出现血尿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指导患儿正确排尿,避免尿液污染伤口。一般尿管留置时间根据手术情况而定,通常数天至一周左右。
3.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感染:密切观察患儿体温、伤口情况等,若发生感染,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治疗。由于小儿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感染。
尿道狭窄:术后要注意观察患儿排尿情况,若出现排尿困难等尿道狭窄表现,可能需要进行尿道扩张等处理,同时要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时机和方法。
4.生活方式注意事项
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减少阴茎勃起等情况。因为阴茎勃起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减少患儿阴茎勃起的频率。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促进伤口恢复。
五、特殊人群(小儿)相关注意事项
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及术后都要充分考虑其年龄因素带来的影响。小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在手术操作中要更加精细,避免损伤重要结构。术后护理中要特别关注小儿的心理状态,由于小儿年龄小,可能会因伤口疼痛、尿管等不适产生焦虑等情绪,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安抚,营造良好的恢复环境,促进患儿顺利康复。同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小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