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是什么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盆腔痛(含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月经异常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肠道外异位内膜相关症状及不同特殊人群情况,如育龄期需关注生育等,青春期易被忽视痛经等,绝经后需警惕恶变。
一、疼痛症状
1.盆腔痛
多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盆腔疼痛,包括痛经和慢性盆腔痛。痛经多为继发性,且呈进行性加重,即初潮时可能无痛经,随着病情发展,月经来潮时出现腹痛,且疼痛程度逐渐加重,疼痛部位多为下腹部、腰骶部及盆腔中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一般从月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可持续整个经期。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反应有关,有研究表明,异位内膜组织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疼痛。
慢性盆腔痛则是指非经期的盆腔疼痛,可在月经间期出现,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疼痛程度较为顽固,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具体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方面因素的参与。
2.性交痛
当异位内膜累及盆腔腹膜尤其是直肠子宫陷凹处时,患者可出现性交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前性交痛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性交时宫颈受到碰撞以及子宫收缩和向上提升而引起疼痛,相关研究发现,约30%-4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性交痛症状。
3.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
若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肠道,可出现与月经相关的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表现。例如,异位内膜侵犯乙状结肠、直肠时,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出现腹痛加剧,同时伴有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等情况,这是由于异位内膜在肠道内周期性出血,刺激肠道黏膜及肌层,引起肠道痉挛和功能紊乱。
二、月经异常
1.经量增多
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经量增多的情况,表现为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其原因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了子宫的正常肌层收缩功能有关,异位的内膜组织可能导致子宫肌层收缩不协调,从而引起经量增多。有研究显示,约15%-3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经量增多的现象。
2.经期延长
患者的经期可能会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情况有所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和修复过程,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经期延长。
三、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其不孕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有关,异位内膜病灶会引起盆腔内巨噬细胞增多、活性增强,释放多种炎性因子,破坏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卵子的拾取、运输以及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同时,异位内膜还可能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干扰黄体的形成和功能,从而影响受孕。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可能发生异常,进一步影响生殖过程。
四、其他症状
1.肠道外异位内膜相关症状
当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膀胱时,患者可出现经期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这是因为异位内膜侵犯膀胱黏膜,在月经期间发生出血,刺激膀胱引起相应症状。
若异位内膜异位到剖宫产瘢痕处,患者可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出现周期性疼痛,且随着经期的推移,瘢痕处可逐渐增大,形成瘢痕部位的包块,包块在经期可能增大明显,伴有疼痛加剧。
2.特殊人群情况
育龄期女性:对于育龄期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需要特别关注其生育情况,及时评估不孕风险,必要时进行相关的生育力评估检查,如输卵管造影、排卵监测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时,痛经等症状可能容易被忽视,因为部分人认为痛经是正常现象。家长和医生需要关注青春期女性的月经情况和盆腔疼痛情况,及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表现,以便早期干预。青春期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尚不稳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对其月经周期和生殖系统发育产生影响,需要密切监测。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要警惕恶变的可能。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异位的内膜组织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如超声、磁共振成像等,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