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是什么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非生理性、非侵袭性的内膜异常增殖状态,主要因长期受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拮抗所致。病因包括内源性雌激素(如不排卵、肥胖、内分泌功能性肿瘤等)和外源性雌激素(长期服用含雌激素药物或保健品、不合理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症状有异常子宫出血、阴道排液、不孕。其分为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诊断依靠病史采集、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适用于单纯性和复杂性增生且有生育要求者,常用孕激素)和手术治疗(适用于年龄大、无生育要求、药物治疗无效或怀疑癌变者)。特殊人群如年轻女性、绝经后女性、肥胖女性、有妇科肿瘤家族史女性在治疗和预防上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非生理性、非侵袭性的内膜异常增殖状态,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到雌激素的刺激,缺乏孕激素拮抗,导致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出现增生。
二、病因
1.内源性雌激素:不排卵、肥胖、内分泌功能性肿瘤等情况,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引发增生。如不排卵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卵巢不排卵,无法产生孕激素,子宫内膜持续受到雌激素的作用而不断增生。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增加了雌激素的来源。
2.外源性雌激素: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或保健品,以及某些疾病治疗中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时,若未合理添加孕激素,也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增生。
三、症状
1.异常子宫出血:这是子宫内膜增生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如月经周期可能从原本的规律变为提前或推迟,经期可能延长至数周,出血量有时可能很少,呈点滴状,有时则大量出血。
2.阴道排液: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浆液性或血性白带。
3.不孕:子宫内膜增生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导致受孕困难。
四、分类及病理特征
1.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均增生,腺体数量增多,腺腔大小不一,呈小囊状扩张。单纯性增生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低。
2.复杂性增生:腺体增生明显,拥挤,结构复杂,出现腺体背靠背现象,但无间质浸润。其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单纯性增生略高。
3.不典型增生:在复杂性增生的基础上,伴有细胞异型性,细胞核增大、深染,核仁明显。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高。
五、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是否使用过雌激素类药物、家族中是否有妇科肿瘤病史等,以了解可能的发病因素。
2.妇科检查:通过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了解子宫的大小、位置、质地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3.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等。一般来说,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超过5mm,育龄期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子宫内膜厚度异常增厚,都可能提示有子宫内膜增生的可能。
4.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可以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增生的类型。宫腔镜检查则可以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同时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诊断准确性更高。
六、治疗
1.药物治疗:适用于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患者,尤其是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常用药物为孕激素,通过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手术治疗: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药物治疗无效或怀疑有癌变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女性: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药物治疗,尽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排卵和子宫内膜情况,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受孕。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若出现阴道流血或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一旦确诊,治疗方案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意愿,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但需评估手术风险。
3.肥胖女性:肥胖是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女性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减轻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关注体重变化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4.有妇科肿瘤家族史的女性:此类女性患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若出现月经异常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