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针对病因的治疗。非药物治疗有导尿术(解除急性尿潴留简便方法,操作需无菌等)、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不宜插导尿管时用,注意无菌等)、调整排尿姿势和环境(对心理等因素致暂时性尿潴留可能有帮助);药物治疗中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受体改善排尿困难,适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成年男性患者,5α-还原酶抑制剂抑制睾酮转化使前列腺缩小,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增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针对病因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药物、观察或手术等,尿道狭窄可尿道扩张等手术,神经源性膀胱针对神经病变并采取促进排尿措施,儿童患者治疗需更谨慎并关注相关影响。
一、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导尿术
1.适用情况:是解除急性尿潴留最简便的方法。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尿潴留,在无法立即明确病因且短时间内不能去除病因时可采用。例如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突发急性尿潴留的患者。
2.操作要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粗细的导尿管。对于男性患者,导尿管应轻柔通过尿道外口、膜部、前列腺部进入膀胱;女性患者则要注意导尿管插入深度及方向。但需注意,导尿操作可能会引起尿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在操作过程中要格外谨慎。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尿道较细且短,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造成尿道损伤,同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状态,尽量减轻其恐惧情绪。
(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急性尿潴留不宜插入导尿管者。比如一些尿道严重损伤或畸形的患者出现急性尿潴留时可考虑此方法。
2.操作要点:在耻骨上膀胱区进行穿刺,将造瘘管置入膀胱。要注意穿刺部位的选择和操作的无菌性,防止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要根据其膀胱位置和解剖特点适当调整穿刺深度和角度。儿童患者因膀胱位置相对较高,穿刺时更要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三)调整排尿姿势和环境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因心理因素或不适当排尿姿势导致的暂时性尿潴留可能有帮助。比如部分患者在陌生环境中出现排尿困难,调整排尿姿势(如尝试蹲位排尿)或营造合适的排尿环境(如提供隐蔽的排尿空间)可能缓解症状。
2.具体做法:指导患者尝试不同的排尿姿势,如男性患者可尝试站立位、蹲位等,女性患者可尝试坐位等。同时,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能保护隐私的排尿环境,帮助其放松心态,促进排尿反射的正常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安抚和引导,帮助其建立正常的排尿心理和姿势习惯。
二、药物治疗
(一)α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通过阻断膀胱颈和前列腺腺体内的α受体,松弛平滑肌,从而改善排尿困难。例如坦索罗辛等药物,可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的治疗。
2.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导致下尿路梗阻引起尿潴留的成年男性患者,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头晕、低血压等,在使用前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儿童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此类药物。
(二)5α-还原酶抑制剂
1.作用机制: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转化,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改善排尿症状。如非那雄胺,可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的尿潴留。
2.适用人群: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增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一般为成年男性。儿童患者不适用该类药物,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变化及排尿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
三、针对病因的治疗
(一)良性前列腺增生
1.治疗方法:除了上述药物治疗外,还可根据病情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治疗方式。对于症状较轻、前列腺体积较小的患者,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如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差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评估。
(二)尿道狭窄
1.治疗方法:可通过尿道扩张术来逐渐扩大尿道管径,改善排尿。对于严重的尿道狭窄可能需要进行尿道内切开术或尿道成形术等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尿道狭窄的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若出现尿道狭窄,治疗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神经源性膀胱
1.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同时采取促进排尿的措施,如间歇导尿等。要根据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儿童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要注重膀胱功能的训练和保护,促进其正常排尿功能的发展,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避免因排尿问题导致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