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关节疼痛肿胀是怎么回事
手关节疼痛肿胀常见原因有外伤(运动损伤、外力撞击)、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感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其他原因(腱鞘炎、系统性疾病累及),应对建议包括休息与制动、冷敷与热敷、及时就医检查,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处理,及时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手部健康。
1.外伤:
运动损伤:日常生活中手部过度活动、扭伤或拉伤等运动损伤较为常见。例如打篮球时手指戳伤、羽毛球运动中手腕扭伤等,会导致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损,出现疼痛、肿胀,还可能伴有淤血、活动受限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损伤风险不同,年轻人因运动强度大可能更易发生,而老年人运动时若姿势不当也可能引发。
外力撞击:手部受到外力直接撞击,如被重物砸到,会引起手关节疼痛肿胀,严重时可能导致骨折等情况,骨折除了疼痛肿胀外,还可能出现畸形、异常活动等表现。
2.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累及手关节,表现为对称性的手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早晨起床时僵硬感明显,一般持续1小时以上,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滑膜,导致炎症反应。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手关节的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是主要病理改变,好发于手指远端指间关节等部位,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有摩擦感,病情进展可导致关节变形,活动功能受限。肥胖、手部长期劳损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受骨关节炎影响。
痛风性关节炎: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手关节等部位引起炎症反应。常突然发作,夜间多见,手关节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发红、发热,疼痛如刀割样。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有高嘌呤饮食史,如长期大量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等,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重要的发病指标。
3.感染
细菌性感染:手部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可引起手关节的细菌性感染,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发热,严重时会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例如甲沟炎蔓延可引起手关节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手部感染后更易扩散至关节,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病毒性感染:如风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也可能累及手关节出现疼痛肿胀,同时伴有相应病毒感染的全身表现,如发热、皮疹等。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感染后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部分患儿可出现手关节受累表现。
4.其他原因
腱鞘炎:如屈指肌腱腱鞘炎,多见于长期用手劳作的人群,如键盘操作者、织毛衣者等,由于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引起腱鞘炎症,导致手指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时可有弹响或卡顿现象,早晨起来时症状可能加重。
系统性疾病累及:某些系统性疾病如银屑病关节炎,除了皮肤有银屑病表现外,还会出现手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累及手关节,伴有其他系统症状,如面部红斑、口腔溃疡等。年龄、性别等因素在系统性疾病累及手关节时也有影响,不同系统性疾病的好发年龄和性别特点各异。
手关节疼痛肿胀的应对建议
1.休息与制动:出现手关节疼痛肿胀时,首先要让手部休息,避免进一步活动加重损伤。可以使用夹板等进行制动,减少手关节的活动,给受损组织恢复创造条件。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制动方式,避免影响手部正常发育;老年人制动时要考虑其行动不便等情况,确保制动舒适且有效。
2.冷敷与热敷:在急性期(一般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手关节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急性期过后,可改为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手关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但要注意冷敷和热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可能有病变,冷敷或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控制,防止受伤。
3.及时就医检查:如果手关节疼痛肿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关节畸形、活动严重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可能还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类风湿因子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儿童患者,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发病过程、既往健康状况等;对于老年患者,要提供完整的病史,包括是否有慢性病等情况。
手关节疼痛肿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关键,以保障手部的正常功能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