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什么症状
内膜异位症会引发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不孕、性交疼痛、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等多种表现,且各有其特点、机制等,不同症状影响患者不同方面的健康及生活等。痛经多为继发性且逐年加剧,机制是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慢性盆腔痛持续超6个月,机制是异位内膜病灶刺激神经末梢;月经异常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紊乱,分别与不同内膜异位情况及内分泌等有关;不孕发生率高,机制是影响精卵结合等;性交疼痛在性交时出现,机制是碰撞刺激异位内膜病灶;肠道症状有周期性腹痛等,机制是异位内膜在肠道周期性出血刺激;泌尿系统症状有周期性尿频等,机制是异位内膜侵犯泌尿系统组织致相应反应
一、痛经
1.特点:多为继发性痛经,即自发生内膜异位症后,患者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疼痛程度不一,且逐年加剧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有过宫腔操作史(如人流等)的女性发生内膜异位症导致痛经的风险可能增加,长期的痛经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其日常活动、工作学习等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机制: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在月经周期中出现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
二、慢性盆腔痛
1.表现:盆腔区域的疼痛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坠痛等,在非月经期间也可能出现疼痛不适。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发生,但育龄女性相对更常见,一些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的女性,或者长期精神压力较大、生活不规律的育龄女性,发生慢性盆腔痛的风险可能升高,慢性盆腔痛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又可能加重疼痛的感觉,形成恶性循环。
2.机制:盆腔内异位的内膜病灶持续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信号持续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三、月经异常
1.经量增多:表现为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常见于内膜异位症累及子宫肌层等情况的女性,尤其是本身月经量就偏多的女性,经量增多可能导致贫血等问题,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对于有贫血风险的女性,需要密切关注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贫血加重。
2.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延长,超过7天。可能与异位内膜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的修复有关,经期延长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为经血长时间存在于阴道内,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对于经期延长的女性,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预防妇科感染。
3.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提前或推迟,周期时长不稳定。这与异位内膜对内分泌系统的干扰有关,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的女性,更容易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的情况,月经周期紊乱会进一步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心理状态。
四、不孕
1.情况: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的发生率较高,据相关研究统计,约30%-50%的内膜异位症患者伴有不孕。任何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发生,但对于有生育计划的育龄女性来说,不孕是较为困扰的问题,不孕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家庭关系和谐,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内膜异位症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评估生育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机制:异位内膜可能会引起盆腔微环境的改变,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运输以及受精卵的着床等过程。
五、性交疼痛
1.表现:在性交过程中出现疼痛,尤其是在月经前期较为明显。多见于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性生活时的疼痛会影响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夫妻关系,对于有性交疼痛的女性,需要及时排查内膜异位症等相关疾病,以便早期干预。
2.机制:性交时宫颈受到碰撞,刺激到异位的内膜病灶引起疼痛。
六、肠道症状
1.情况:部分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肠道症状,如周期性腹痛、腹泻、便秘等,当异位内膜累及肠道时,可能出现这些表现。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发生,但饮食不规律、本身有肠道基础疾病的女性发生肠道症状的表现可能更明显或更易被忽视,肠道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营养吸收,长期的肠道症状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等问题,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况,给予适当的支持。
2.机制:异位的内膜组织在肠道部位周期性出血,刺激肠道引起相应的症状。
七、泌尿系统症状
1.表现:如果内膜异位症累及泌尿系统,可能出现周期性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等症状。尤其在有泌尿系统相关症状的女性中,需要排查是否存在内膜异位症累及泌尿系统的情况,泌尿系统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排尿功能和生活便利性,对于出现泌尿系统症状的女性,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2.机制:异位内膜侵犯泌尿系统的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出现出血等反应,刺激泌尿系统导致相应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