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陈旧性骨折
陈旧性骨折是骨折发生超3周的阶段,成因有早期处理不当、部位血供不佳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畸形、异常活动及全身感染时的表现;诊断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手术和保守,需个体化;儿童和老年人的陈旧性骨折有其特殊情况,要依不同人群制定合适方案。
一、陈旧性骨折的定义
陈旧性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超过3周以上的骨折。骨折的愈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分为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全愈合,当骨折超过3周时,就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陈旧阶段。
二、陈旧性骨折的成因
1.骨折早期处理不当:例如骨折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复位和固定,导致骨折端对位对线不佳,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进程,从而发展为陈旧性骨折。比如一些患者在骨折后没有及时就医,或者就医后采取了不恰当的外固定方式,使得骨折端持续处于不良的位置关系。
2.骨折部位血液供应不佳:某些骨折部位本身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如股骨颈骨折,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骨折后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骨折愈合相对困难,更容易转变为陈旧性骨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后愈合能力下降,也可能增加发展为陈旧性骨折的风险。
三、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骨折部位可能仍有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按压时疼痛较为明显。这是因为骨折断端虽然已经相对稳定,但周围的软组织损伤、骨膜的刺激等因素仍然存在。
畸形:如果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复位,可能会出现骨折部位的畸形,例如肢体的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等。比如肱骨髁上骨折如果复位不佳,可能会导致肘关节的畸形外观。
异常活动:在原本不应活动的部位出现异常的活动,这是陈旧性骨折的一个重要体征。例如骨折处原本已经愈合的部位又出现了不正常的活动,提示骨折愈合不良或出现了新的问题。
2.全身表现:一般来说,单纯的陈旧性骨折全身表现不明显,但如果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了感染等并发症,可能会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感染表现。例如开放性骨折发展为陈旧性骨折时,有发生骨髓炎的风险,会出现全身感染的相应症状。
四、陈旧性骨折的诊断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陈旧性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骨痂生长情况等。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看到骨折线是否存在、骨折端的移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的大致状况。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陈旧性骨折,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例如脊柱骨折时,CT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骨折碎片的位置、椎管内是否有占位等情况。
MRI检查:能更早发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对于判断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以及骨髓水肿等有一定帮助。在陈旧性骨折的早期诊断中,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信息。
五、陈旧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1.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治疗陈旧性骨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部位、骨折愈合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且骨折部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而对于老年、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保守治疗为主的方案。
2.手术治疗:如果陈旧性骨折存在明显的畸形、骨折不愈合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骨折的正常解剖结构,促进骨折的愈合。例如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来纠正骨折端的畸形,恢复骨折的对位对线,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3.保守治疗: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或者骨折愈合情况相对较好但仍有一些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继续制动、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等。例如通过佩戴支具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来恢复肢体的功能。
六、特殊人群的陈旧性骨折情况
1.儿童: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陈旧性骨折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例如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发展为陈旧性骨折时,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因为不当的治疗可能会影响肘关节的正常发育,导致肘内翻等畸形。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潜力,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和骨骼发育的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陈旧性骨折的愈合能力较差,而且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陈旧性骨折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例如老年人股骨颈陈旧性骨折,手术治疗可能面临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风险,需要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是采取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同时要注意预防长期卧床相关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