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治疗包括复位、固定、康复治疗。新鲜脱位先手法复位,失败或久脱位则手术复位;复位后用石膏、支具或牵引固定;早期康复做未固定关节活动等,后期康复行髋关节及平衡、步态训练,不同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需据情况调整方案达最佳效果。
一、复位治疗
1.手法复位
对于新鲜髋关节脱位,通常首先尝试手法复位。如婴幼儿髋关节脱位,6个月以内的患儿可采用Pavlik吊带治疗,通过将髋关节保持在屈曲和外展位置,利用重力和吊带的作用促进股骨头复位,这种方法对婴儿髋关节发育尚不成熟的情况有较好的效果,因为婴儿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较松弛,容易通过特定的体位调整来实现复位。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或成人新鲜髋关节前脱位,可采用Allis法,患者仰卧,术者握住患者腘窝部,使髋、膝关节屈曲90°,然后向上提拉,同时内收、内旋髋关节,利用杠杆作用使股骨头复位。对于髋关节后脱位,可采用Stimson法,患者俯卧于检查床上,患侧大腿下垂,术者握住患者小腿,在下肢自然下垂的重力作用下,适当进行牵引和旋转等操作使股骨头复位。
2.手术复位
如果手法复位失败或脱位时间较久(如髋关节后脱位超过24-48小时),则需要进行手术复位。手术复位适用于一些复杂情况,如合并髋臼骨折、股骨头骨折等的髋关节脱位。手术可以通过切开髋关节囊,直接暴露股骨头和髋臼,准确地将股骨头复位到髋臼内。对于儿童陈旧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复位可能需要同时进行软组织松解等操作,因为长期脱位可能导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影响复位效果。
二、固定治疗
1.石膏或支具固定
复位成功后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髋关节的稳定,促进周围软组织修复。对于婴幼儿髋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后,常采用蛙式石膏固定,将髋关节固定在适当的屈曲、外展和外旋位,保持股骨头在髋臼内的正常位置,促进髋臼发育。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或成人,在髋关节复位后,也可采用髋人字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6周,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支具固定相对石膏固定更具可调节性,对于一些情况较轻的患者,可使用可调节的髋关节支具进行固定,如一些成人髋关节脱位复位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支具,在固定期间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同时保持支具的固定效果。
2.牵引固定
在某些情况下,如髋关节脱位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或需要为手术复位创造条件,可能会采用牵引固定。皮肤牵引适用于一些儿童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通过在患肢皮肤上放置牵引装置,施加适当的牵引力,使髋关节周围的肌肉松弛,为复位或后续治疗创造条件。骨骼牵引则适用于一些较为严重的情况,如成人髋关节脱位合并复杂损伤时,通过牵引针穿入骨骼,提供较大的牵引力,调整髋关节的位置,促进复位和稳定。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
复位固定后早期就应开始康复治疗。对于婴幼儿,在Pavlik吊带固定期间,家长需要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查,观察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和吊带的固定效果,同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下肢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和成人,在石膏或支具固定期间,要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可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在不引起关节活动的情况下,收缩患肢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以维持肌肉力量。
2.后期康复
拆除固定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旋转等方向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可以从较小的活动范围开始,逐渐增加活动度,如患者可坐在床边,主动屈伸髋关节,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3-4组。被动运动则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手法帮助患者活动髋关节,逐渐增加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还可以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对于成人患者,平衡训练可以通过站在平衡垫上或使用平衡训练器械进行,步态训练则从在平行杠内行走开始,逐渐过渡到在平地行走,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训练强度和内容要适合儿童的身体状况,注重趣味性,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
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注意事项。例如,儿童患者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需要特别关注髋臼的发育情况,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兼顾儿童的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生理期对康复的影响;有既往髋关节疾病史的患者,在治疗髋关节脱位时需要综合评估既往疾病对本次治疗的影响,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