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髋关节脱位有患侧肢体外观及活动异常、皮纹及关节纹理异常等临床表现,受胎儿在子宫内体位、遗传、出生后护理等因素影响,可通过体格检查(Ortolani试验、Barlow试验)和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诊断,6个月内多采用Pavlik吊带保守治疗,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良好,延误则可能致严重并发症。
一、髋关节脱位婴儿期的临床表现
1.患侧肢体外观及活动异常
下肢不等长:患侧下肢可能较健侧短。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位置异常,影响了下肢的正常生长发育相关的力学结构,导致患侧下肢在长度上出现差异。通过测量双侧下肢从足跟到髂前上棘的距离可发现明显不等长。
髋关节活动受限: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较为明显。正常婴儿髋关节有一定的外展范围,而髋关节脱位婴儿由于股骨头不在正常的髋臼内,关节活动受到限制,表现为外展时不能达到正常婴儿的外展角度。例如,正常婴儿可将下肢外展至与身体长轴成70°-80°左右,而髋关节脱位婴儿外展往往小于40°。
2.皮纹及关节纹理异常
臀部及大腿皮纹不对称:患侧臀部及大腿的皮纹会出现不对称现象,如皮纹增多、加深或皮纹的位置与健侧不一致。这是由于髋关节脱位后,下肢的位置改变,导致皮肤纹理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患侧大腿内侧的皮纹可能比健侧增多,或者双侧臀纹高低不一。
会阴部增宽:单侧髋关节脱位时,会阴部可能增宽。这是因为股骨头脱位后,骨盆的力学平衡被打破,导致会阴部结构出现相应改变。
二、导致婴儿期髋关节脱位的相关因素
1.胎儿在子宫内的体位因素
胎儿在子宫内长期处于臀位等异常体位时,会增加髋关节脱位的风险。因为臀位时髋关节处于过度屈曲和外旋的状态,这种异常体位影响了髋关节的正常发育,使得股骨头更容易从髋臼中脱出。研究表明,臀位分娩的婴儿发生髋关节脱位的概率比头位分娩的婴儿高得多。
2.遗传因素
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髋关节脱位的病史,那么婴儿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可能性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了髋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组织的发育,使得髋关节的稳定性降低。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髋关节相关结构的发育异常,从而增加髋关节脱位的发生风险。
3.出生后的护理因素
出生后使用襁褓包裹婴儿时,如果采取硬性伸直包裹的方式,不利于髋关节保持正常的屈曲外展姿势,也会增加髋关节脱位的发生几率。正常婴儿的髋关节需要保持一定的屈曲外展状态来促进髋臼的发育,不当的包裹方式限制了髋关节的正常位置,影响其正常发育。
三、婴儿期髋关节脱位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Ortolani试验:又称弹入试验。操作时使婴儿仰卧,髋、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一手握住婴儿大腿远端和膝关节,另一手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小转子处,其余四指放在大转子处。将大腿逐渐外展、外旋,如果感到股骨头滑入髋臼内的弹响,即为Ortolani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脱位。
Barlow试验:又称弹出试验。婴儿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一手拇指置于大腿内侧小转子处加压,其余四指将大转子向前、外推压,若感到股骨头从髋臼内脱出的弹响,即为Barlow试验阳性,说明髋关节有脱位的可能。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婴儿期诊断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方法。通过超声可以观察髋臼的形态、股骨头的位置以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髋关节的病变。例如,正常情况下超声可以测量髋臼角等指标来评估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当髋关节脱位时,髋臼角会增大,股骨头位置偏离正常髋臼。
X线检查:一般在婴儿6个月以后进行。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股骨头与髋臼的对应关系,测量髋臼指数等指标。正常情况下,髋臼指数在婴儿出生时约为30°-40°,1岁时约为23°-28°,2岁时约为20°-25°。如果髋关节脱位,X线片上可见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髋臼发育不良等表现。
四、婴儿期髋关节脱位的干预与预后
1.干预方法
保守治疗: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多采用保守治疗,如Pavlik吊带治疗。Pavlik吊带可以保持髋关节在屈曲外展的位置,促进髋臼和股骨头的正常发育。通过佩戴Pavlik吊带,大多数婴儿可以恢复髋关节的正常结构。一般需要持续佩戴数周甚至数月,具体时间根据婴儿的恢复情况而定。在佩戴吊带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超声等检查,评估髋关节的恢复情况。
2.预后情况
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大多数婴儿的髋关节可以恢复正常功能,预后良好。但是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婴儿的行走功能和生活质量。例如,长期髋关节脱位未得到纠正的婴儿,可能会出现步态异常、髋关节疼痛等问题,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因此,对于婴儿期髋关节脱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