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的最佳治疗方法
肩关节脱位首要治疗是及时复位,有Hippocrates法、Kocher法等,陈旧性等复杂情况需麻醉下切开复位;复位后常用三角巾悬吊或肩关节支具固定;康复分早期(固定前1-2周手指、腕关节活动及肩部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固定后期渐进性活动度等训练)、后期(恢复日常活动及功能性运动等训练);儿童患者固定康复谨慎,老年患者防并发症、缓慢渐进康复,运动员患者针对性高强度康复且防再次脱位。
一、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治疗
肩关节脱位的首要治疗是及时复位,常见的复位方法有Hippocrates法(足蹬法),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足跟顶住腋窝作反牵引,内收内旋上肢即可复位,此方法简单有效,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复位成功率较高;还有Kocher法,适用于肌肉发达的患者,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暴力导致肱骨外科颈骨折等并发症,通过外展、外旋、牵引、内收、内旋的步骤复位,但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降低风险。对于一些陈旧性肩关节脱位或伴有复杂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更谨慎的复位操作,如切开复位等,但相对较少用。
二、复位后的固定治疗
1.肩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固定方式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三角巾悬吊固定,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这种固定方式简单方便,能使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得到较好的修复。有研究表明,采用三角巾悬吊固定3周左右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且并发症相对较少。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会采用肩关节支具固定,支具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固定环境,有助于软组织的修复,尤其是对于一些复位后不稳定因素较多的患者,支具固定可以更好地限制肩关节的异常活动,促进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愈合。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在固定的前1-2周,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和腕关节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因为肩关节固定期间,上肢其他关节的活动可以维持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例如,每天进行多次手指的主动屈伸练习,每次10-15分钟,能有效预防手部的废用性萎缩。
同时,可进行肩部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肩部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方向的肌肉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种练习可以保持肩部肌肉的力量,为后期的功能恢复打下基础。
2.中期康复(固定后期)
一般在固定3-4周后,可去除外固定进行肩关节的渐进性活动度训练。开始时进行肩关节的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使肩关节放松,做前后、左右、圆周方向的摆动,摆动幅度逐渐增加,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随着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可进行主动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训练,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但要避免过度牵拉导致再次损伤。例如,从主动前屈达到90°开始,逐步增加到正常范围。
此阶段还可进行一些助力下的肩关节活动训练,如借助健侧手辅助患侧肩关节进行活动,进一步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配合肩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如进行轻度的抗阻训练,可使用弹力带等进行肩部不同方向的抗阻练习,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3.后期康复(去除固定后)
当肩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后,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的练习,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同时,进行一些功能性的运动训练,如肩部的投掷动作模拟训练(在无痛范围内)等,提高肩关节的功能水平。还可以进行一些平衡和协调训练,如单脚站立时进行肩部的活动等,增强肩关节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肩关节脱位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复位相对容易,但固定和康复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骨骼和软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固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固定2-3周即可,同时康复训练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影响儿童肩部的正常发育。在康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配合程度和肩部的恢复情况,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但要防止儿童不自主的剧烈活动导致再次脱位。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固定期间要注意预防骨折等并发症,固定时要确保固定可靠。康复训练要更加缓慢渐进,因为老年患者的软组织修复能力和关节活动度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可以适当增加营养支持,尤其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3.运动员患者
运动员发生肩关节脱位后,康复目标是尽快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针对性和高强度性,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康复后期,要进行专门的运动功能测试和平衡、协调训练,确保肩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注意运动后的恢复和防护,防止再次脱位影响运动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