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后治疗包括急救处理、复位后处理、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防治。新鲜脱位先镇痛再用Allis法等复位;复位后固定分皮肤牵引、石膏固定等,不同年龄固定有特点,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陈旧性脱位及合并严重损伤需手术,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等;并发症有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要早期防治,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急救处理
对于新鲜髋关节脱位,首先要进行有效的镇痛,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措施。然后尽快进行复位,常用的复位方法有Allis法(提拉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踝部,另一前臂置于腘窝处,向上提拉,同时内收、内旋髋关节可使脱位复位。
二、复位后的处理
固定
复位成功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目的是保持髋关节的稳定,促进关节周围损伤组织的修复。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皮肤牵引,适用于小儿髋关节脱位复位后,牵引重量一般为1-2kg,牵引时间通常为3-4周;也可采用石膏固定,如人字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但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对于成人,也可采用髋人字石膏固定等方式,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肢体远端的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
不同年龄患者固定的特点有所不同,儿童髋关节脱位复位后皮肤牵引的重量和时间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精确掌握,因为儿童骨骼等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度牵引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成人则要考虑肌肉、韧带等损伤修复情况,固定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复位后早期就可以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在卧床时进行大腿肌肉的收缩舒张练习,每次收缩持续5-10秒,放松10秒,反复进行,每天多次,这样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协助下进行温和的训练,因为儿童配合度相对较低;成人则可以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中期康复:一般在固定2-3周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髋关节的被动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从小范围的屈伸开始,逐步扩大到外展、内收等活动,同时配合股四头肌等张收缩训练,即患者在可耐受的阻力下进行肌肉收缩,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膝关节屈伸时的股四头肌抗阻训练。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有差异,儿童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成人则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负荷。
后期康复:固定去除后进入后期康复,主要进行髋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训练,如患者自行进行髋关节的全方位活动,包括站立位的髋关节屈伸、旋转等,同时进行步态训练,在平行杠内练习行走,逐步过渡到正常步态。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情况下的康复训练节奏,防止血糖波动影响康复效果;老年患者则要关注关节退变基础上的康复,避免康复过程中关节进一步损伤。
三、手术治疗情况
适应证
对于陈旧性髋关节脱位(脱位时间超过3周),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因为陈旧性脱位周围软组织多有挛缩、关节内可能有纤维组织填充等情况,难以通过手法复位。另外,对于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骨折、股骨头骨折等严重损伤的患者,也多需要手术治疗,如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恢复髋臼的正常解剖结构,以利于髋关节的稳定和功能恢复。
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有髋关节切开复位术,对于简单的髋关节脱位合并小的周围损伤,可通过切开显露关节,进行复位并修复损伤的关节囊等组织;对于复杂情况,如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可能需要进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髋关节复位术,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恢复髋臼和股骨头的正常结构关系。不同年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不同,儿童手术要考虑对生长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板损伤小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老年患者要考虑骨质疏松等情况对手术固定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质量。
四、并发症的防治
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脱位可能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发生与脱位时股骨头血运破坏程度有关,复位越早、损伤越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概率越低。对于有发生缺血性坏死风险的患者,如脱位时间较长、复位困难等情况,要密切观察髋关节功能变化,早期发现股骨头血运异常情况,可采用一些改善股骨头血运的药物辅助治疗(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但主要还是通过早期正确治疗降低发生概率。
创伤性关节炎
髋关节脱位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面复位是否良好、周围软组织损伤修复情况等有关。复位良好、周围软组织修复佳的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较低。对于已经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康复治疗中要注重减轻关节负荷,如使用拐杖等辅助行走,同时进行关节松动等康复训练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对于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干预,如关节置换术,但要根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等综合评估。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时,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组织修复和炎症反应,加重关节炎症状,在康复训练和治疗过程中要加强血糖监测与控制;老年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则要考虑其骨量减少、关节退变等基础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