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血尿是什么病
肉眼血尿指尿液中红细胞多致肉眼可见异常颜色,每升尿液红细胞超1毫升可出现。常见病因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石、肿瘤)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液、血液)、影像学检查(超声、CT、膀胱镜)。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感染用抗生素、结石用相应方法、肿瘤综合治疗,还有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表现
肉眼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肉眼即可观察到尿液呈血色、洗肉水样等异常颜色的现象。正常尿液中一般无红细胞或仅有极少量红细胞,当每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超过1毫升时,即可出现肉眼血尿。
二、常见病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因链球菌感染等诱发,患者除肉眼血尿外,多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IgA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肉眼血尿,可伴有轻至中度蛋白尿。
感染性疾病: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相对更易发生,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与红细胞。
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可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导致肉眼血尿,患者多有肾区或腹部绞痛等表现,疼痛较为剧烈。
肿瘤:肾盂癌、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通常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间断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膀胱癌患者晚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等。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由于凝血功能异常或血液系统异常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可引起包括肉眼血尿在内的多部位出血,患者除血尿外,常伴有皮肤瘀点、瘀斑、贫血等表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累及泌尿系统,导致肾脏损伤出现肉眼血尿,患者多有发热、面部红斑、关节痛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可引起肾淤血,导致血尿,患者有心力衰竭相关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男性老年人需警惕前列腺增生、肿瘤等情况,女性要注意月经等因素对尿液外观的影响;了解患者近期的生活方式,如是否有剧烈运动、是否服用特殊药物(如抗凝剂等);询问既往病史,如是否有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高血压可能与肾小球疾病等相关;检查泌尿系统,如肾区有无压痛、叩击痛,腹部有无包块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疾病情况;检查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等,以排查血液系统疾病等。
3.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尿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可明确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有无蛋白尿、白细胞等情况;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异常,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正常。
血液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血小板情况等;凝血功能检查可排查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疾病;自身抗体检查等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初步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有无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
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等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等情况。
膀胱镜检查:对于膀胱、尿道病变引起的肉眼血尿有重要诊断价值,可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并取组织活检等。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泌尿系统结石,可根据结石大小、部位等采取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方法;泌尿系统肿瘤则多需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肉眼血尿,需治疗原发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进行相应的化疗、免疫治疗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2.一般治疗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活动量,防止血尿加重。大量饮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路,减少血液凝固形成血块阻塞尿路的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肉眼血尿需高度重视,可能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相关。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肾脏有损伤的药物。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水肿、血压变化等,并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出现肉眼血尿,由于其机体功能减退,多种疾病可能相互影响。要全面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考虑其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时要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治疗上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治疗方式,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和身体的耐受性。
3.女性: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尿液外观类似肉眼血尿的情况,需注意鉴别。非月经期间出现肉眼血尿要考虑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的可能,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要告知医生月经情况等,以便准确判断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