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疾病,通过连接融合椎体稳定脊柱、缓解症状。其适应证包括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滑脱、腰椎畸形等,手术方法有植骨融合和内固定装置,术后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还需注意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方面的相关事项。
一、手术适应证
1.腰椎退变性疾病
年龄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退变加剧,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伴有腰椎不稳,此时年龄因素使得机体自身修复能力下降,通过腰椎融合术可恢复脊柱稳定性。例如,一项针对50-7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研究显示,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行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性别差异:在退变性腰椎疾病中,性别因素对手术适应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女性在妊娠、绝经后骨质疏松等因素影响下,可能会更早出现腰椎退变相关问题,若符合手术指征也可考虑腰椎融合术。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腰椎退变加速的人群,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是腰椎融合术的适应证人群。比如长期从事搬运工作的人群,腰椎承受较大压力,易出现腰椎不稳等病变,符合手术适应证。
病史:有长期腰椎退变病史,经规范保守治疗(如理疗、药物等)超过3-6个月症状无改善,且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不稳、椎间隙狭窄等情况的患者,适合行腰椎融合术。
2.腰椎滑脱
年龄: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腰椎滑脱,但对于有症状的腰椎滑脱,手术适应证在不同年龄有所考虑。青少年腰椎滑脱多与发育因素有关,而成年人腰椎滑脱常见于退变等因素,对于成年患者,若滑脱程度较重(如Ⅱ度以上),年龄不是绝对禁忌,但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
性别:性别对腰椎滑脱行腰椎融合术的适应证影响不大,主要依据滑脱程度、症状等情况。
生活方式:有长期导致腰椎应力异常的生活方式的腰椎滑脱患者,如长期腰部受力不平衡等,当出现明显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时,符合手术适应证。
病史:有腰椎滑脱病史,且症状逐渐加重,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考虑腰椎融合术。
3.腰椎畸形
年龄:先天性腰椎畸形在儿童期可能就需要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而成人后天性腰椎畸形如创伤后畸形等,根据畸形程度及对患者功能的影响来决定是否行腰椎融合术。例如先天性脊柱侧凸导致的腰椎畸形,需根据患者年龄、畸形进展情况等综合判断。
性别:性别因素对腰椎畸形行腰椎融合术的适应证影响较小,主要看畸形对脊柱稳定性、神经功能等的影响。
生活方式:长期不良姿势等生活方式导致的腰椎畸形,若影响脊柱功能,符合手术适应证。
病史:有腰椎畸形病史,且出现疼痛、神经压迫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适合行腰椎融合术。
二、手术方法及原理
1.植骨融合
通过在腰椎椎体之间或椎体与椎弓根之间植入骨组织,促进椎体之间的骨性融合。常用的植骨材料有自体骨(多取自髂骨等部位)、异体骨、人工骨等。自体骨的融合效果较好,因为自体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和骨生成性。例如,采用髂骨自体骨植骨时,骨细胞可以在植骨区域生长,逐渐填充椎体之间的间隙,最终实现椎体的融合。
2.内固定装置
会使用椎弓根螺钉、钢板等内固定装置来维持腰椎的复位和稳定。椎弓根螺钉可以将相邻的椎体固定在一起,防止椎体移位,为植骨融合创造稳定的环境。钢板则可以进一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帮助维持手术复位后的位置,促进融合过程。
三、术后恢复及注意事项
1.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术后早期(1-2周)主要是卧床休息,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预防肌肉萎缩。比如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腿部肌肉的绷紧和放松练习,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中期康复:术后2-3个月,在佩戴支具的保护下逐渐进行坐立、站立训练。开始坐立时时间不宜过长,可从10-15分钟逐渐增加,站立时也从短时间开始,逐渐适应身体的负重情况。同时可以进行腰背肌的轻度锻炼,如仰卧位的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后缓慢放下,每次10-15次,每天3-4组。
后期康复:术后3个月以上,根据融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但要避免腰部的剧烈扭转和负重过大的活动。
2.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活动少,肺部易出现感染,同时血液黏稠度较高,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所以要鼓励老年患者深呼吸、咳痰,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等。
性别差异:女性患者术后要注意激素水平对骨代谢的影响,绝经后女性可能存在骨质疏松风险,要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融合和维持骨骼健康。
生活方式:患者术后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久站,避免腰部过度受力等,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以利于腰椎融合后的恢复和预防疾病复发。
病史: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术后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骨融合。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进行管理,监测血糖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