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认识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是由致病菌持续感染致骨骼慢性炎症,多由急性骨髓炎未及时彻底治疗发展而来,致病菌有特定因素,骨组织有病理改变,局部和全身有相应表现,可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抗生素,需积极治急性骨髓炎并增强机体免疫力来预防。
一、慢性骨髓炎的定义
慢性骨髓炎是由致病菌持续感染引起的骨骼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发展而来,致病菌常持续存在于骨组织中,导致炎症反复迁延不愈。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致病菌因素
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骨组织后,会在局部繁殖,引发炎症反应。细菌的生物膜形成是其持续存在的重要机制,生物膜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宿主免疫防御机制和抗菌药物的作用。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的生物膜能够使其在骨组织内长期存活,导致炎症持续。
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感染致病菌的风险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侵袭;长期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免疫力低下,也更易发生慢性骨髓炎,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2.骨组织病理改变
骨组织会出现骨质破坏与修复并存的情况。炎症导致骨小梁吸收、破坏,同时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活性失衡,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出现骨质增生、硬化等修复表现,但这种修复往往不彻底,仍存在死骨、窦道等病理改变。死骨的存在会持续刺激局部炎症,使得窦道反复流脓,炎症难以消除。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患处可反复出现红肿、疼痛,窦道形成是典型表现,窦道可间歇性流出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常伴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不同年龄人群局部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慢性骨髓炎局部疼痛可能相对更明显,且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导致肢体短缩、畸形等;成年患者局部症状相对较为局限,但炎症持续存在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查体可见局部皮温可能轻度升高,压痛明显,窦道周围皮肤有炎性反应。
2.全身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机体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消耗增加,免疫功能处于相对活跃但又受抑制的状态。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骨髓炎时,全身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除了低热、乏力外,还可能因糖尿病的影响出现血糖波动等情况,进一步影响病情的恢复。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骨质破坏、骨质增生、死骨形成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X线表现可能因骨骼发育情况而有所不同,儿童骨骼处于生长阶段,骨质改变可能更具特殊性。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死骨及窦道的位置等情况,对于复杂部位的慢性骨髓炎诊断价值更高。例如,对于骨盆等复杂解剖部位的慢性骨髓炎,CT可以准确判断骨质破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检查:对软组织炎症及骨髓炎的早期诊断敏感性较高,能更早发现骨髓内的炎症改变。它可以清晰显示骨髓水肿、软组织脓肿等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轻度升高,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但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血常规改变可能不典型,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波动。
血沉(ESR):血沉加快常提示炎症活动,在慢性骨髓炎的病情监测中具有一定意义。例如,当病情处于活动期时,血沉会明显升高,而经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血沉可逐渐下降。
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也是炎症活动的指标之一,其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相关。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死骨及感染组织,建立局部良好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病灶清除术、死骨摘除术、窦道切除术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尽量减少对骨骼生长板等重要结构的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可能需要结合抗生素治疗来进一步控制残余的细菌感染。
2.抗生素应用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抗生素;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方案,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六、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急性骨髓炎
一旦发生急性骨髓炎,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足疗程应用,防止急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骨髓炎。对于儿童急性骨髓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彻底。
2.增强机体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生慢性骨髓炎的风险。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很重要,年轻人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来增强体质;老年人则可通过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减少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