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致固有腺体萎缩、常伴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自身免疫因素、胆汁反流、遗传和年龄因素等;症状有消化不良、贫血等;诊断方法有胃镜、病理、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血清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症治疗和定期复查;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在治疗时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定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萎缩,常伴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简单来说,就是胃黏膜在长期不良因素的刺激下,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胃黏膜变薄,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的腺体减少。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这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能够在胃内酸性环境中生存,它会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萎缩。
2.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过冷、过热、粗糙的食物,以及高盐饮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反复刺激和损伤,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风险。
3.自身免疫因素: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胃黏膜细胞,导致胃黏膜萎缩。这种情况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4.胆汁反流: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进而引起胃黏膜炎症和萎缩。
5.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中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亲属患该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6.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下降,更容易受到各种损伤因素的影响,因此老年人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1.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胀满、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钝痛等,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进食后加重。
2.贫血症状:由于胃黏膜萎缩,内因子分泌减少,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可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
3.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等表现。
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1.胃镜检查:胃镜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糜烂、溃疡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断病变的程度。
2.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通过对胃镜下取的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病变。
3.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组织活检等。检测幽门螺杆菌有助于明确病因,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4.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等指标,可以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和萎缩程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筛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2.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进行根除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方案。
3.对症治疗: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消化酶制剂等缓解症状;对于有胃酸缺乏的患者,可适当补充稀盐酸和胃蛋白酶;对于贫血患者,可根据贫血的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
4.定期复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建议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复查一次胃镜,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每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胃镜。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老年人的饮食应更加注重营养均衡,易于消化。
2.儿童:儿童患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对较少,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的胃黏膜较为娇嫩,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调整儿童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的零食和饮料。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处于特殊状态,用药需要谨慎。如果孕妇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应尽量采用饮食调整和心理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需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治疗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避免病情波动对胃黏膜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