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和肠癌区别
文章分别从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等方面介绍了肠易激综合征和肠癌的相关情况,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辅助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等,治疗包括一般和药物治疗;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有排便及粪便性状改变等,发病与多种致癌因素有关,辅助检查有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等,治疗有手术、化疗等,特殊人群有不同特点及相应注意事项
一、临床表现方面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疼痛程度不一,部位不定,多于排便后缓解。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可表现为腹泻型、便秘型或腹泻便秘交替型。腹泻多为稀糊状便,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者可达10余次,一般无脓血;便秘型则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患者还可能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不振、早饱等,症状可因精神紧张、焦虑、饮食不当等因素而加重,且症状呈反复发作性,一般全身状况良好,无明显体重下降等表现,各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倾向。
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便中带血、脓或黏液。腹痛也是常见症状,开始为隐痛,后逐渐加重,可为持续性钝痛。晚期患者可出现腹部肿块、肠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还可有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有家族遗传病史者风险较高。
二、发病机制方面
肠易激综合征: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肠动力异常,如结肠动力增高或减低;内脏感觉异常,患者对肠道扩张等刺激的痛觉阈值降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有益菌与有害菌的平衡被打破;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肠道功能;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其中起一定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肠癌:主要是由于多种致癌因素长期作用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基因突变累积,引起细胞异常增殖。常见的致癌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综合征)、环境因素(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等)、肠道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等长期不愈的炎症可增加肠癌发病风险)、肠道腺瘤性息肉恶变等。
三、辅助检查方面
肠易激综合征:
粪便常规检查:一般无异常,可排除肠道感染等疾病。
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肠黏膜色泽正常,血管纹理清晰等。
胃肠动力检测:可发现胃肠动力异常情况,如结肠传输时间测定可发现腹泻型患者结肠传输时间加快,便秘型患者结肠传输时间减慢。
肠癌:
粪便隐血试验:可为阳性,对早期发现肠癌有一定提示作用,但需注意假阳性可能。
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发现病灶,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MRI等,可了解肿瘤的大小、部位、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助于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治疗原则方面
肠易激综合征:
一般治疗: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诱发症状的食物,如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减轻精神压力,可通过心理疏导、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症状类型选用相应药物,如腹泻型可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等);便秘型可使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等);伴有腹痛者可使用解痉药物(如匹维溴铵等);还可使用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
肠癌:
手术治疗:是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根治性手术等。
化疗: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术后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或用于晚期肠癌的姑息化疗。
放疗:可用于局部晚期肠癌的治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或用于术后辅助放疗等。
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对于特定基因突变或免疫微环境合适的患者,可采用相应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能针对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增强机体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特殊人群方面:
儿童肠易激综合征: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饮食的合理性,避免食用可能引起不适的零食等,家长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学习压力等造成精神紧张,治疗上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结构、心理疏导等,药物使用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老年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如使用调节肠道菌群药物时需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老年肠癌患者,手术耐受性可能较差,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包括营养支持等。
女性肠易激综合征: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症状会有变化,需关注激素水平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治疗时要考虑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状态,如孕期女性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女性肠癌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其生育需求等特殊情况,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