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复位有手法复位(如足蹬法、科氏法、Stimson法)和切开复位(用于手法复位失败等情况);固定有单纯石膏固定(前屈外展石膏固定、肩人字石膏固定)和支具固定(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康复治疗早期进行被动活动、消肿止痛,中期进行主动-辅助活动、肌力训练,后期进行全面功能锻炼、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
一、复位治疗
1.手法复位
足蹬法(Hippocrates法):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以足跟为支点,利用身体后仰的力量,缓慢内收、内旋患肢,通常可听到复位的弹响。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新鲜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其原理是通过杠杆作用使肱骨头回到关节盂内,临床应用广泛且有较多成功案例支持。
科氏法(Kocher法):用于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患肢腕部,屈肘90°,沿上臂长轴方向牵引,另一手用拇指压住肱骨头,将患肢外旋、外展,然后内收患肢,使手搭于对侧肩部,若复位成功则可完成此动作。但该方法操作需谨慎,避免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Stimson法: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患肢下垂于床沿,术者握住患肢小腿,利用患肢的重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使肩关节脱位得到复位。此方法适用于肌肉发达、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利用重力逐步牵引复位,相对较为缓和。
2.切开复位:对于手法复位失败、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等情况需行切开复位。切开复位需在麻醉下进行,通过手术暴露肩关节,直视下将肱骨头复位到关节盂内。例如,对于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由于关节周围组织已发生粘连、瘢痕形成等,手法复位往往难以成功,此时切开复位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二、固定治疗
1.单纯石膏固定
前屈外展石膏固定:复位后将肩关节固定于前屈30°-40°、外展70°-90°、轻度内旋位,然后用石膏托或石膏管型固定患肢于该位置,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这种固定方式可保持肩关节在相对稳定的位置,促进关节囊等软组织的修复,但需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等情况,防止因固定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肩人字石膏固定:对于某些复杂情况的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可能会采用肩人字石膏固定,将肩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固定范围包括肩部、上臂及胸部,固定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为4-6周。但这种固定方式患者舒适度相对较差,需定期评估皮肤情况等。
2.支具固定
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复位后使用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外展角度,一般固定在30°-90°之间。支具固定相比石膏固定具有可调节性好、患者舒适度较高等优点,能较好地保持肩关节的复位位置,同时便于患者进行一定范围的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对于年轻患者,可优先考虑使用外展支具固定,以提高康复后的肩关节功能。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复位后1-2周)
被动活动:在固定期间,进行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同时,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进行肩关节的被动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活动,但活动范围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牵拉导致损伤。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早期被动活动应更加轻柔,活动幅度不宜过大,以防止引起疼痛和再次损伤。
消肿止痛:可采用冷敷等方法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冷敷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时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使用毛巾包裹冰袋后再接触皮肤。
2.中期康复(复位后3-6周)
主动-辅助活动:患者在支具或石膏固定下开始进行主动的肩关节活动,如利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力度。同时可进行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患侧上肢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及圆周运动,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康复训练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适当调整强度和进度。
肌力训练:进行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渐进性抗阻肌力训练,可使用弹力带等辅助工具。例如,利用弹力带进行肩关节外展抗阻训练,患者手持弹力带一端,健侧手固定另一端,患侧上肢外展,对抗弹力带的阻力进行运动,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3.后期康复(复位后6周以上)
全面功能锻炼:去除固定后,进行全面的肩关节功能锻炼,包括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可进行爬墙运动,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每天进行2-3次,每次尽量达到新的高度。对于运动员等特殊人群,在后期康复中需注重肩关节专项功能的恢复训练,如投掷、游泳等相关动作的模拟训练,以尽快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但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再次损伤。
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进行肩关节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如单腿站立下的肩关节活动训练,患者单腿站立,患侧上肢进行各种动作,训练肩关节的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可通过平衡板等器械辅助训练,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