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
针对出血相关病症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手术治疗及预防再出血等多方面措施。一般治疗包括患者体位与监护、禁食禁水、积极补充血容量;药物治疗有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内镜治疗包含内镜下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需注意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且术后需管理;预防再出血可通过药物、内镜随访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各措施会因患者年龄等因素有不同要求。
一、一般治疗
1.患者体位与监护: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同时需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因其各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监护需更加细致,密切关注其呼吸频率、心率变化等;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基础疾病可能较多,更要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禁食禁水:患者需禁食禁水,避免食物刺激进一步加重出血,同时为后续的治疗操作做准备。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禁食禁水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由于新陈代谢快,需注意保证液体的适当补充以防脱水,但要严格遵循禁食禁水的时间规定;老年患者若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注意血糖的监测与管理,防止因禁食禁水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3.积极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及胶体液,纠正休克,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对于贫血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在补充血容量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出血程度等因素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例如,儿童体重较小,补液速度和量需精确计算,避免补液过多导致心衰等并发症;老年患者心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补液时要密切观察心功能和肾功能指标,防止出现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损害。
二、药物治疗
1.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常用药物有垂体后叶素等,但因其可能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等不良反应,在应用时需谨慎。对于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或在严密监护下使用。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显著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应用,儿童使用时需严格根据体重调整剂量,老年患者若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要注意药物的代谢情况,适当调整用药方案。
三、内镜治疗
1.内镜下套扎术(EVL):通过橡皮圈套扎曲张静脉,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止血目的。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确保患者配合。对于儿童患者,要做好安抚工作,保证操作顺利进行;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对操作的耐受性较差,术前需充分评估并做好相应准备。
2.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IS):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到曲张静脉内,使静脉闭塞、血管内膜炎症、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效果。该治疗需要操作医师具备熟练的技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食管穿孔等。不同年龄患者在术后的观察重点有所不同,儿童要关注消化道反应及生长发育情况,老年患者要关注有无胸痛、发热等感染相关表现。
四、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1.原理与操作:利用充气的气囊分别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曲张静脉,达到止血目的。放置三腔二囊管时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气囊位置正确。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食管、胃等器官相对较小,放置三腔二囊管时要特别小心,防止损伤黏膜;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重或伴有食管狭窄等情况,放置时需谨慎操作。
2.注意事项:放置后要定期观察气囊压力和患者出血情况,定时抽吸胃内容物,做好口腔护理等。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调整护理措施,如儿童要注意防止气囊移位等意外情况,老年患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呼吸不畅等并发症。
五、手术治疗
1.适用于情况:对于经内科保守治疗、内镜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门体分流术等。手术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肝功能分级、全身状况等因素。例如,Child-PughA级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好,而Child-PughC级患者手术风险较高。
2.术后管理: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肝功能变化等,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不同,儿童要关注其生长发育和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情况,老年患者要注意预防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六、预防再出血
1.药物预防: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再出血。在使用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如老年患者或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对心功能的影响。
2.内镜随访:定期进行内镜检查,观察曲张静脉的变化,必要时再次进行内镜治疗,以预防再出血的发生。不同患者的内镜随访间隔时间可能不同,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决定。例如,初次内镜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缩短随访间隔。
3.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同时要注意饮食,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等刺激性食物,以软食、易消化食物为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生活方式调整的具体要求有所差异,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促进身体发育;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活动量和饮食结构,维持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