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足口病严重会怎样
严重手足口病可累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呼吸系统受累有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循环系统受累可见面色苍灰、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及血压异常等。特殊人群如年龄较小患儿病情进展快,有基础疾病患儿病情更复杂。应对时需及时就医、隔离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采取抗病毒、对症等治疗,家长要配合并遵循医嘱用药。
一、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1.精神差、嗜睡:小孩严重手足口病累及神经系统时,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症状。这是因为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患儿的精神状态变差,睡眠时间明显增多且难以唤醒,唤醒后也很快再次入睡。
2.易惊、头痛、呕吐:易惊表现为患儿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突然出现惊跳,这是神经系统受到刺激的一种表现。头痛和呕吐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病毒感染导致脑组织水肿,使颅内压力升高,刺激了脑膜和呕吐中枢,引发头痛和呕吐症状。
3.肢体抖动、肌阵挛: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影响神经传导和肌肉控制,可导致肢体不自主抖动,严重时会出现肌阵挛,即肌肉快速、短暂的收缩,表现为肢体突然抽搐样动作。
4.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是指眼球不自主地有节律性摆动,共济失调表现为患儿动作不协调,如走路不稳、拿东西不准等,眼球运动障碍则是眼球不能正常转动,这些都是神经系统受损后,影响了神经对眼球和肌肉运动的调节所致。
5.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病毒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导致患儿肢体无力,严重时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表现为肢体松软、不能自主活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呼吸系统受累表现
1.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严重手足口病影响呼吸功能时,患儿会出现呼吸浅促,即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同时呼吸深度变浅。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鼻翼煽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呼吸节律改变则表现为呼吸快慢不一、呼吸暂停等,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影响了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
2.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病毒感染导致肺部炎症,使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肺泡和支气管内,可引起咳嗽。当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这是肺水肿的表现,提示肺部病变较为严重。
3.肺部啰音:医生听诊时可在肺部听到啰音,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气道内有分泌物,气流通过时产生的声音。啰音的性质和部位可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湿啰音提示肺部有液体渗出,干啰音则可能与气道痉挛有关。
三、循环系统受累表现
1.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严重手足口病影响循环系统时,可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面色苍灰是由于面部血液灌注减少,皮肤花纹则是皮肤血管收缩和舒张不均匀所致,四肢发凉是因为肢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足。
2.指(趾)发绀:指(趾)部位出现发绀,即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这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提示患儿存在缺氧情况,是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3.出冷汗: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可导致患儿出冷汗,这是身体对循环系统异常的一种应激反应。
4.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下降:病毒感染影响心脏功能,可导致心率异常,病情初期可能出现心率增快,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随着病情进展,心脏功能受损严重,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的变化也与心脏功能和循环状态有关,早期可能因应激反应血压升高,后期则可能因循环衰竭导致血压下降。
四、特殊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1.年龄较小患儿:年龄越小的患儿,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因为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尽量减少患儿外出,避免交叉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儿口腔和皮肤清洁,对于还在吃奶的婴儿,要注意奶嘴和奶瓶的消毒。
2.有基础疾病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患严重手足口病时病情可能更复杂、更严重。在治疗过程中,要告知医生患儿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同时,要更加注意基础疾病的管理,按照医生的要求继续治疗基础疾病。
3.生活方式影响:在患儿患病期间,要保证其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减轻身体负担。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果汁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五、应对措施
1.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小孩手足口病症状严重,如出现上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受累的表现,应立即带患儿前往医院就诊,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
2.隔离治疗: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患儿应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防止疾病传播。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
3.密切观察病情:在医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记录患儿的体温、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等。对于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可能需要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对于呼吸和循环系统受累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治疗。在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