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血尿的原因
泌尿系统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等可导致血尿,泌尿系统疾病方面,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肾盂癌)、泌尿系统损伤(外伤、医源性损伤)均可引发血尿;全身性疾病中,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能导致血尿;此外,药物副作用、剧烈运动也可能引起血尿。
一、泌尿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肾小球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因链球菌等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形成血尿。临床研究表明,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是常见表现,同时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较长,病情迁延,血尿可为间断或持续出现,是由于肾小球病变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等结构异常,红细胞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等表现。
2.尿路感染
膀胱炎:女性较为常见,尤其是性生活活跃期女性和绝经后女性。细菌感染膀胱黏膜,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出现血尿,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男性膀胱炎相对较少见,可能与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
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肾盂肾炎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外,还可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血尿相对膀胱炎可能不典型,但同样是因为肾盂肾盏黏膜炎症导致出血。慢性肾盂肾炎多由急性肾盂肾炎迁延不愈所致,长期的炎症刺激会破坏肾脏组织,出现间断或持续血尿。
3.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略多于女性。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引起黏膜出血,从而出现血尿。疼痛是肾结石的另一主要症状,多为腰腹部绞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输尿管结石:常由肾结石下移而来,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但也可出现肉眼血尿,疼痛性质与肾结石类似,为剧烈的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腰腹部,并可向下腹部及会阴部放射。
膀胱结石: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儿童膀胱结石常与营养不良有关,老年人则多与前列腺增生等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有关。结石刺激膀胱黏膜,导致黏膜出血,出现血尿,同时伴有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
4.泌尿系统肿瘤
肾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血管丰富且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多为间歇性发作,可自行停止,但容易复发。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腰痛、腹部肿块等症状。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膀胱癌的血尿特点也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可呈间歇性发作,有时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这与肿瘤侵犯膀胱黏膜及并发感染等有关。
肾盂癌: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与膀胱癌类似,也可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还可能有腰部胀痛等表现,多由肾盂黏膜上皮发生肿瘤导致。
5.泌尿系统损伤
外伤:如肾挫伤、肾裂伤等,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如腰部撞击、车祸等。外伤导致肾脏组织受损,引起出血,出现血尿,同时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医源性损伤:如在泌尿系统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如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检查等,可能导致尿路黏膜损伤,引起血尿,一般这种血尿程度相对较轻,多为暂时性。
二、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1.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全身多部位出血,包括泌尿系统出血,表现为血尿。患者皮肤黏膜可出现瘀点、瘀斑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由于凝血因子Ⅷ或Ⅸ等缺乏,凝血功能异常,可出现泌尿系统出血,表现为血尿,多有家族遗传史,男性发病居多,女性多为携带者。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异常的白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因子异常等,从而引起出血倾向,可出现血尿,同时伴有贫血、发热、骨痛等一系列症状,血常规及骨髓穿刺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2.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患者可出现血尿,同时伴有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等“三痛”症状,以及颜面、颈、上胸部潮红等“三红”表现,还有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侵袭心内膜,形成赘生物,当赘生物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可能栓塞泌尿系统血管,导致出血,出现血尿,同时患者有发热、心脏杂音、皮肤瘀点等表现,血培养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三、其他原因
1.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血尿,如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其通过损伤尿路黏膜细胞,引起血尿。长期服用某些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也可能因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泌尿系统出血出现血尿。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尿常规等指标,一旦出现血尿,需及时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
2.剧烈运动
多见于青少年,长时间或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运动性血尿。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肾脏缺血、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等有关。一般休息后血尿可自行消失,尿常规检查除了血尿外,可能无其他明显异常。但如果血尿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