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疼痛
股骨头坏死疼痛由骨内压增高、炎症反应、股骨头结构改变与力学异常等因素致,评估包括疼痛程度(用VAS等)和部位范围,非药物干预有物理治疗(体外冲击波、热敷、康复训练)、减轻负重,药物干预有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手术治疗中髓芯减压术对早期有效、髋关节置换术对晚期严重患者有效且能缓解疼痛但各有风险及需考虑不同年龄情况。
一、股骨头坏死疼痛的原因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继而引起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其疼痛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骨内压增高:股骨头内的血管受损后,血液循环障碍,导致骨内血管淤血、渗出增加等,使骨内压力升高,刺激骨膜及周围神经,从而引起疼痛。研究表明,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就存在骨内压异常升高的情况,这是导致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
炎症反应:股骨头坏死时,局部会发生炎症反应,炎症因子释放,如前列腺素等,这些炎症因子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的水肿和缺血缺氧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股骨头结构改变与力学异常:随着股骨头坏死的进展,股骨头的骨小梁结构遭到破坏,股骨头逐渐塌陷、变形,导致髋关节的力学分布发生改变。异常的力学应力会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疼痛,同时也会加速股骨头的进一步破坏。例如,当股骨头出现塌陷后,髋关节的正常负重和运动模式被打乱,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也会受到异常应力的影响,加重疼痛症状。
二、股骨头坏死疼痛的评估
疼痛程度评估:可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患者在一条10cm的直线上标记出自己疼痛的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另外,也可以使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从疼痛的感觉、情感、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无法准确表达VAS评分,可以通过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间接方式来评估疼痛程度,比如面部痛苦表情、哭闹、肢体活动受限等表现来推测疼痛的轻重。
疼痛部位及范围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具体部位,是仅局限于髋关节周围,还是放射到大腿前侧、膝关节等部位。通过体格检查来确定疼痛的准确范围,例如用手指逐一按压髋关节周围的不同区域,了解患者对按压疼痛的敏感程度和范围,这有助于判断股骨头坏死的病变程度和累及范围。
三、股骨头坏死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物理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可以促进血管生成,改善股骨头的血运,减轻疼痛。研究显示,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刺激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增加局部的血流量,从而缓解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冲击波能量和治疗次数,一般需要多个疗程的治疗。
热敷:通过温热效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但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要注意避免烫伤。
康复训练:进行适当的髋关节康复训练可以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改善髋关节的稳定性,减轻疼痛。例如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等活动训练,但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幅度,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疼痛。对于儿童股骨头坏死患者,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以促进股骨头的良好修复,同时减轻疼痛。
减轻负重:通过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减轻髋关节的负重,减少股骨头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例如,对于双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更需要严格使用辅助器具来减轻负重。不同年龄的患者减轻负重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股骨头坏死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减轻负重的方式需要更加谨慎,可能需要使用特制的支具来限制髋关节的活动,同时减轻负重。
四、股骨头坏死疼痛的药物干预(仅提及药物名称)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儿童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阿片类镇痛药:在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等,但这类药物有成瘾性等风险,一般不轻易使用,只有在疼痛非常剧烈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才会谨慎选择,并且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五、股骨头坏死疼痛的手术治疗相关(与疼痛缓解的关系)
髓芯减压术:通过降低股骨头内的压力,改善股骨头的血运,从而缓解疼痛。手术过程中去除部分骨组织,减轻骨内高压,促进新血管的长入。研究表明,髓芯减压术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有一定的缓解疼痛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但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效果有限。
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疼痛严重且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置换人工髋关节,恢复髋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促进恢复和减轻疼痛。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骨骼仍在发育,进行髋关节置换术需要更加谨慎,需要考虑假体的远期适配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