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胃炎是什么意思
疣状胃炎是胃镜下有特征性表现的慢性胃炎,病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饮食环境及其他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不良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靠胃镜和病理活检,治疗包括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规范治疗预后较好,不重视可能反复发作或有并发症风险,需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疣状胃炎是一种胃镜下有特征性表现的慢性胃炎,又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状胃炎等。其胃镜下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上出现多个疣状、痘疹状隆起,直径通常在0.5-1.0厘米左右,中央常有凹陷糜烂。
一、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与疣状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Hp可通过其产生的毒素、酶等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出现疣状病变。例如,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疣状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且根除Hp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疣状病变可改善。
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在疣状胃炎的发病中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患者体内可能存在针对胃黏膜的自身抗体,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和炎症持续存在。不过,相对Hp感染而言,免疫因素在疣状胃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还不是特别详尽,但已有一些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免疫相关的异常改变。
3.饮食与环境因素: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酗酒等,可能损伤胃黏膜,增加疣状胃炎的发病风险。此外,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也可能对胃黏膜产生不良影响,诱发疣状胃炎。例如,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污染物的人群,患疣状胃炎的几率可能会升高。
4.其他因素:一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等,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疣状胃炎的发生。另外,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和免疫功能,参与疣状胃炎的发病过程。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腹痛:多数患者有腹痛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等,疼痛无明显规律性,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可加重或缓解。例如,有的患者进食后胃部饱胀不适并伴有隐痛,而有的患者空腹时出现烧灼样腹痛。
消化不良症状:常见的有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等。患者感觉上腹部饱胀,进食少量食物就有饱腹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偶尔有呕吐现象,尤其是在进食过多或食用不易消化食物后。
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能有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但一般出血量较少,多为隐性出血。还有些患者可能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
2.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儿童患者:儿童患疣状胃炎时,腹痛症状可能表述不精确,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消化不良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如明显的腹胀、频繁呕吐等,而且儿童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关注。这是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对胃黏膜损伤的耐受能力较差,并且其表达不适的方式与成人不同。
老年患者:老年疣状胃炎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症状可能较轻,消化不良症状也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会增加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在患有疣状胃炎的同时患有冠心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相互影响。
三、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胃镜是诊断疣状胃炎的主要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明确是否存在疣状、痘疹状隆起以及糜烂等病变,并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在胃镜下,典型的疣状胃炎表现为胃黏膜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隆起,中央凹陷糜烂,周围黏膜充血水肿。
2.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诊断疣状胃炎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胃镜下取的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有无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情况,有助于与其他胃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例如,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炎症是处于急性还是慢性阶段,以及是否存在癌前病变的迹象。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Hp感染的治疗:如果患者存在Hp感染,需要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如PPI(奥美拉唑等)+铋剂(枸橼酸铋钾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通过根除Hp,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的炎症,促进疣状病变的愈合。
去除其他诱因:对于由药物因素引起的疣状胃炎,应尽量停用相关的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对于有不良饮食和环境因素的患者,需要指导其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环境等。
2.对症治疗
缓解腹痛:如果患者有腹痛症状,可以使用一些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来保护胃黏膜,减轻腹痛症状。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刺激。
改善消化不良:对于有腹胀、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胃肠动力药物可以增强胃肠道的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和排空,从而缓解腹胀、早饱等症状。
五、预后情况
大多数疣状胃炎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后预后较好。经过根除Hp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后,胃黏膜的炎症可以得到控制,疣状病变可以逐渐愈合。但如果患者不重视治疗,继续存在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或Hp持续感染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病情进展,如发生溃疡、出血等并发症,或者有发展为胃癌的潜在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例如,建议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复查胃镜,了解胃黏膜的恢复情况。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预后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