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等,其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在解剖部位、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上有异同,不同人群在其发生、发展及治疗预防中影响不同,需个体化处理
一、定义与概念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的总称,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等,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形成与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尿液pH改变、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等多种因素相关。
肾结石:特指发生在肾脏的结石,是尿路结石的一种类型,主要是肾脏内晶体物质异常积聚所致,其形成受种族、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职业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长期饮水少、摄入高嘌呤食物等易增加肾结石发生风险。
二、解剖部位差异
尿路结石:涵盖范围广,涉及泌尿系统多个部位,除了肾脏,还包括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的结石。以输尿管结石为例,其可能由肾脏结石下移而来,也可在输尿管局部形成。
肾结石:病变部位局限于肾脏,是肾脏内部出现晶体物质的异常聚集。不同患者的肾结石在肾脏内的具体位置可能不同,有的靠近肾实质,有的位于肾盂肾盏内等。
三、症状表现异同
共同症状:两者都可能出现疼痛症状,比如肾绞痛,疼痛可剧烈难忍,还可能伴有血尿,尿液中可出现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不同表现
尿路结石:若为膀胱结石,除了疼痛、血尿外,还可能出现排尿中断等典型症状,这是因为结石在膀胱内活动,堵塞尿道内口导致排尿突然中断;尿道结石时,除了疼痛、血尿,还可能有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变细、滴沥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尿潴留。
肾结石:部分肾结石患者可能长期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当肾结石移动刺激肾盂或输尿管黏膜时,可引起腰部钝痛或隐痛,若结石引起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出现肾区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阵发性,可向同侧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放射等。
四、诊断方法区别
尿路结石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发现泌尿系统内的结石,能显示结石的高回声及后方的声影;CT检查对于尿路结石的诊断更为准确,可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情况,能发现更小的结石,还可判断有无尿路梗阻等并发症;尿路平片(KUB)能显示大部分尿路结石,但对于较小的、阴性结石(如尿酸结石)可能显示不清。
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助于判断有无血尿、感染等情况;血液生化检查可了解血钙、血磷、尿酸、肌酐等指标,对分析结石形成的代谢因素有帮助。
肾结石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肾结石常用的筛查手段,能发现肾脏内的强回声光团及后方声影;腹部CT平扫是诊断肾结石的重要方法,可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等,还能评估肾脏的形态、有无积水等情况;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了解肾盂肾盏的形态、结石对尿路的影响以及肾功能情况,但现在临床上应用相对CT有所减少。
实验室检查:除了与尿路结石共同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外,对于肾结石患者,还可进一步进行24小时尿钙、尿磷、尿酸、草酸等测定,以分析结石形成的代谢原因,比如24小时尿钙增高可能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导致的高钙尿性肾结石。
五、治疗原则差异
尿路结石
保守治疗:对于较小的、无明显梗阻的尿路结石,可采用保守治疗。大量饮水是重要的保守治疗措施,每日饮水量需保持在2000-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对于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若存在尿路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梗阻严重的尿路结石,需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多种,如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尿道膀胱结石碎石取石术等,医生会根据结石的部位、大小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肾结石
保守治疗:同样适用于较小的肾结石,大量饮水、适当运动等有助于结石排出,对于一些尿酸结石等,还可通过口服药物碱化尿液,促进结石溶解,如口服枸橼酸氢钾钠等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肾结石,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治疗肾结石的常用手术方法,通过经皮肤穿刺建立通道进入肾脏,利用激光、超声等碎石设备将结石击碎取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也是治疗肾结石的常用方法之一,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后击碎体内的结石,使其随尿液排出,但对于一些结石体积较大、质地坚硬的肾结石可能效果不佳,且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能对肾脏有一定损伤,需谨慎选择。
六、预防措施异同
共同预防
多饮水:无论是尿路结石还是肾结石,多饮水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每日保证足够的尿量,一般建议尿量保持在2000-2500ml以上,以稀释尿液,减少晶体物质沉积。
合理饮食:减少高嘌呤、高草酸、高钙食物的摄入,比如避免过多食用动物内脏、菠菜、巧克力、牛奶等,保持饮食均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不同预防
尿路结石:对于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还需注意预防尿路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感染引起结石形成;对于有尿道狭窄等情况的患者,需及时治疗,预防尿道结石的形成。
肾结石:对于尿酸结石患者,还需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减少海鲜、肉类等高嘌呤食物的食用;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肾结石,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钙水平,预防肾结石复发。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尿路结石和肾结石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防中均有不同影响。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女性患者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孕期等,尿路结石和肾结石的发生及处理也有其特殊性;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尿路结石和肾结石等。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需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