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性膀胱炎
神经性膀胱炎是神经系统病变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因包括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病变,临床表现有排尿异常和尿液异常,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分针对原发病、膀胱功能训练及对症处理,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因
1.神经系统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脑血管意外等。脊髓损伤可能会影响脊髓对膀胱排尿反射的调控,导致膀胱排尿功能异常。例如,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约有半数会出现神经性膀胱炎相关症状。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脊髓等部位,影响神经传导,进而影响膀胱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常见的外周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神经性膀胱炎的原因。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外周神经,包括支配膀胱的神经,使膀胱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发生障碍。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80%可能会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其中部分表现为神经性膀胱炎。
二、临床表现
1.排尿异常
尿频、尿急:患者可能会频繁地有排尿的感觉,而且很难控制排尿,突然有强烈的尿意需要立即排尿。例如,正常成年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而神经性膀胱炎患者可能白天排尿次数超过10次,夜间也可能多次醒来排尿。
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费力,尿线变细,甚至需要增加腹压才能排尿,严重时可能出现尿潴留,即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
2.尿液异常
残余尿增多:正常膀胱排空后残余尿量很少,一般不超过10ml,而神经性膀胱炎患者膀胱排空不完全,残余尿量增多,可超过50ml甚至更多。通过超声等检查可以检测到残余尿量的增加。
尿路感染风险增加:由于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多,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尿路感染,出现尿痛、血尿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史,如是否有脊髓损伤、糖尿病等病史,以及排尿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等。例如,询问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因为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神经性膀胱炎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很重要。
2.体格检查
检查下腹部,了解膀胱是否充盈,若有尿潴留可触及充盈的膀胱。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感觉、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评估神经系统病变的情况,比如检查下肢的肌力、感觉减退情况等,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影响膀胱功能。
3.辅助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神经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膀胱的顺应性、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尿道阻力等情况。例如,可发现逼尿肌无反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等异常情况。
超声检查:可以测量膀胱的残余尿量,观察膀胱的形态等。一般采用经腹超声检查,简便易行,能够初步了解膀胱的排空情况。
膀胱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如膀胱黏膜是否有充血、水肿、溃疡等改变,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考虑使用。
四、治疗原则
1.针对原发病治疗
如果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性膀胱炎,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此处仅提及药物名称),以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从而可能改善膀胱功能。对于脊髓损伤患者,需要针对脊髓损伤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早期的手术减压、后期的康复训练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间接改善膀胱功能。
2.膀胱功能训练
定时排尿: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定时排尿计划,逐渐恢复膀胱的正常排尿节律。例如,开始可每2-3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训练膀胱的容量和收缩功能。
盆底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可以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的练习来进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多次训练。
3.导尿等对症处理
对于有尿潴留的患者,可采用导尿的方法引流尿液,缓解患者的排尿困难症状。但需要注意导尿的无菌操作,避免引起尿路感染。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注意定期更换导尿管,加强尿道口的护理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神经性膀胱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需要特别注意。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应用。例如,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配合程度进行适当调整,以游戏等有趣的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定时排尿和盆底肌训练,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排尿情况和生长发育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患神经性膀胱炎时,往往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原发病时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例如,在控制糖尿病时,要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避免因药物代谢问题加重肝肾功能负担。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训练强度不宜过大,可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情况,要更加严格地进行护理,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尿路感染后可能病情进展较快。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由于解剖结构的特点,在发生神经性膀胱炎时,尿路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预防尿路感染,如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指导患者正确的会阴部清洁方法,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等。同时,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时,要考虑到女性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男性患者
男性患者的神经性膀胱炎可能与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关联。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排查是否合并有前列腺相关疾病。在进行导尿等操作时,要更加熟练和轻柔,避免对尿道造成损伤。对于合并有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男性神经性膀胱炎患者,在治疗原发病时要综合考虑前列腺疾病对排尿功能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