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是指尿液有红细胞但肉眼难察需实验室检知,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结石、肿瘤)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查方法有尿常规等,处理需明确病因、针对治疗并定期复查,不同人群(儿童、女性、老年人)尿潜血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尿潜血的定义
尿潜血是指尿液中存在红细胞,但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尿液颜色变化,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的一种现象。通常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隐血项目来检测,用阳性(+)或阴性(-)表示,当结果为阳性时提示可能存在尿潜血情况。
二、尿潜血的常见原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损伤,使得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功能发生改变,红细胞容易通过滤过屏障进入尿液。例如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部位,引发炎症反应,破坏肾小球结构,从而出现尿潜血。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肾小球肾炎可能与感染等因素相关,如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成年人则可能有多种自身免疫性因素参与。
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黏膜出血,进而出现尿潜血。结石的形成与个人的代谢、生活方式等有关,比如饮水少、尿液中某些成分浓度过高易形成结石。不同性别都可能患病,男性和女性在结石形成的具体因素上可能略有差异,如女性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等有一定关系。
泌尿系统肿瘤:像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管丰富且脆弱,容易出血,血液进入尿液就会导致尿潜血。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相对更易患泌尿系统肿瘤。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身体各部位的出血,包括泌尿系统出血,从而表现为尿潜血。不同年龄的血液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患血液病可能有其特定的病因,如遗传因素等,成年人则可能因接触有害物质等引发。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包括肾脏等泌尿系统相关组织,导致肾脏损伤,出现尿潜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绝对差异,但不同性别在发病率和病情表现上可能有一定特点。
三、尿潜血的检查方法及意义
1.尿常规检查:这是初步筛查尿潜血的常用方法,通过试纸法等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相关成分来判断是否有尿潜血。但该检查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干扰,如尿液稀释、试纸质量等,所以单次尿常规检查发现尿潜血后需要进一步检查。
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区分是肾小球源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如果是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为畸形;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则红细胞形态相对正常。这对于明确尿潜血的来源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判断是泌尿系统哪个部位出现问题,比如肾小球源性血尿提示可能是肾小球相关疾病引起的尿潜血。
3.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以查看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等病变。对于发现泌尿系统的占位性病变、结石等有重要作用,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进行超声检查,儿童进行超声检查相对安全,无辐射等不良影响。
4.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检测,了解肾脏的功能情况。如果尿潜血是由肾脏疾病引起,肾功能检查可能会出现异常,通过肾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肾脏受损的程度,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帮助。
四、尿潜血的处理原则
1.进一步明确病因:当发现尿潜血后,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来明确导致尿潜血的具体病因。例如年轻患者出现尿潜血伴有腰痛,同时有血尿家族史,可能需要考虑遗传性肾病的可能,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血尿伴尿潜血,首先要高度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需要进行泌尿系统超声、膀胱镜等检查。
2.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尿潜血,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促进结石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如果是肾小球肾炎引起的尿潜血,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类型等采取相应的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如果是泌尿系统肿瘤引起的尿潜血,则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等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相应的治疗手段。
3.定期复查:在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等相关检查,观察尿潜血的变化情况以及病情的转归,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例如经过治疗后尿潜血消失的患者,也需要定期复查,因为某些疾病可能会复发,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五、特殊人群尿潜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尿潜血需要特别重视,儿童尿潜血可能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多有过敏性紫癜病史,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等伴随症状后出现尿潜血)等相关。儿童在进行检查时要注意配合度,家长要安抚好儿童情绪。在治疗方面,儿童用药需要特别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式,非必要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如生长发育、尿液性状等变化。
2.女性:女性出现尿潜血时需要考虑是否与生理期有关,生理期可能会有少量经血混入尿液导致尿潜血假阳性,所以女性在留取尿液标本时要避开生理期。另外,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泌尿系统感染也可能导致尿潜血,需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如有需要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尿潜血多与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相关。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评估其全身状况,选择对身体负担小的检查和治疗方式。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可能需要采取保守治疗等方式。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老年人患病后可能会有焦虑等情绪,需要给予关心和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