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是怎么回事
胃肠型感冒是感冒特殊类型,由病毒感染引发且可伴细菌混合感染,累及胃肠道致功能紊乱,有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分一般和对症治疗,预防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来进行。
一、胃肠型感冒的定义
胃肠型感冒是感冒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等,同时可伴有细菌混合感染。它主要累及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二、病因
1.病毒感染
多种病毒可引发胃肠型感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较为常见。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不仅会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反应,还会累及胃肠道。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在胃肠道内繁殖,导致胃肠黏膜受损,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
其他如腺病毒、埃可病毒等也可能引起胃肠型感冒。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感染这些病毒,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而引发胃肠型感冒;成年人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劳累、缺乏运动等,也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2.细菌混合感染: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例如,当人体胃肠道黏膜因病毒感染受损后,肠道的屏障功能减弱,细菌更容易侵入并繁殖,从而加重胃肠道的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这是胃肠型感冒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恶心感,随后发生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儿童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呕吐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例如,有些儿童感染胃肠型感冒后,会频繁呕吐,甚至可能导致脱水等并发症。
腹痛:腹痛的程度和部位因人而异,可能表现为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多以脐周为主,这是因为胃肠道主要集中在脐周区域。成年人可能能够较清晰地描述腹痛的性质和部位,而儿童可能只能表现出哭闹不安等表现。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腹泻严重时可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如果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于婴幼儿来说,腹泻可能会影响其营养吸收,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2.呼吸道症状:同时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但相对来说,呼吸道症状可能不如消化道症状突出。例如,部分患者可能主要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表现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不同年龄人群的呼吸道症状表现略有差异,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咳嗽等症状,而成年人可能咽痛症状相对更明显。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病情发展过程、是否有接触病毒或细菌感染源的情况,如近期是否接触过感冒患者、是否食用过不洁食物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要了解其喂养情况、既往健康史等。例如,了解儿童近期是否有更换奶粉、添加新辅食等情况,这些可能与胃肠道症状有关。
2.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了解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情况,初步判断胃肠道的炎症情况。同时检查呼吸道,观察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等,以辅助判断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能会有变化。如果是病毒感染为主,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如果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型感冒患者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可能明显增多。
粪便常规:查看粪便中是否有异常成分,如白细胞、红细胞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细菌感染等情况。如果粪便常规显示有较多白细胞,提示可能合并细菌感染。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病毒和恢复胃肠道功能。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充足的休息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儿童患病期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活动量。
饮食调整:患病期间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对于婴幼儿患者,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在患病期间添加新的辅食。例如,可暂时将奶粉稀释,待胃肠道功能好转后再恢复正常喂养。
2.对症治疗
止吐:如果患者呕吐症状明显,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呕吐,但需谨慎选择适合的药物。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止吐药物,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方式缓解呕吐,如让患者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等。
止泻:若腹泻严重,可采取相应措施止泻。但同样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对于儿童患者,可使用一些温和的止泻方法,如腹部保暖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的止泻药物。
缓解呼吸道症状:对于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方法缓解,一般不轻易使用强效的镇咳、祛痰药物,以免影响机体对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六、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饮食调整有所不同,儿童应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成年人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避免过度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如成年人可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儿童可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胃肠型感冒等疾病的风险。
2.避免接触感染源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洗手时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进行清洗,保证手部清洁。例如,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
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在流感高发季节或病毒传播活跃时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人流较大的地方。如果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其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以保护儿童免受病毒侵袭。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家居用品进行清洁消毒,如对门把手、桌椅等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