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由病原体或非感染性因素致骨盆区域疼痛、排尿异常等,病程超3个月。发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非感染性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排尿异常、性功能及生育影响;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综合,包括一般、药物、物理治疗;预后个体异,预防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避免高危因素。
一、慢性前列腺炎的定义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指前列腺在病原体或非感染性因素作用下,出现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且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的一组疾病。
二、发病原因
1.病原体感染:
多种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都可能成为致病病原体。例如,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是常见的引起慢性前列腺炎感染的细菌类型,这些病原体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导致前列腺炎症反应。
性生活不规律、尿道器械操作等因素可能增加病原体侵入前列腺的机会,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因这些情况引发感染相关的慢性前列腺炎,但中青年男性相对更为常见,因为其性生活相对活跃,且尿道器械操作等情况可能相对较多。
2.非感染性因素
排尿功能障碍:一些患者存在尿道括约肌过度收缩、膀胱出口梗阻等排尿功能异常情况,导致尿液反流入前列腺,引起化学性前列腺炎。这种情况在有排尿习惯不良等生活方式的人群中更易发生,比如长期憋尿的人,年龄上并无严格特定人群,但不同年龄都可能因不良排尿习惯出现此类问题。
免疫异常:自身免疫因素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机体免疫系统可能错误地将前列腺组织视为外来抗原进行攻击,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各种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存在免疫异常情况,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或家族免疫性疾病史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免疫相关的慢性前列腺炎。
盆腔相关因素:久坐、长时间骑车等生活方式可导致盆腔充血,影响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增加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比如一些职业需要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等,年龄上中青年较多见,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可能导致久坐等情况,而性别上男性更为常见,因为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症状
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可出现在会阴部、阴茎、肛周部、耻骨上区及腰骶部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坠痛等。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疼痛表现可能相似,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更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来提示可能存在不适。
2.排尿异常
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犹豫、尿线间断等症状。比如患者可能频繁去厕所排尿,每次尿量不多,排尿时感觉尿道有灼热感或疼痛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者的排尿异常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而成年人可能因对症状的耐受等情况表现相对不典型。
3.性功能及生育影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对于有生育需求的中青年男性来说,慢性前列腺炎可能会影响精液质量,导致精子活力下降、精子畸形率升高等,从而影响生育能力,但具体影响程度因个体病情而异。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症状特点、发病前是否有感染史、排尿习惯、生活方式等情况。比如了解患者是否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是否长期久坐等,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病史采集时需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询问,儿童患者则需要通过家长了解相关情况。
2.体格检查
直肠指检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压痛等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直肠指检操作需根据其年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儿童患者一般不进行常规直肠指检,但对于怀疑有相关疾病的特殊儿童可能会在必要时谨慎操作。
3.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通过按摩前列腺获取前列腺液进行检查,可见白细胞、卵磷脂小体等指标异常。如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等可能提示前列腺炎症。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前列腺液检查结果的正常参考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上白细胞计数等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尿液和精液检查:尿液检查可发现是否有细菌等感染迹象,精液检查有助于评估生育相关指标,如对于有生育需求的男性患者,精液检查尤为重要。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经直肠超声或经腹部超声可观察前列腺的形态、结构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前列腺相关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石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超声检查操作和图像解读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五、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忌辛辣饮食、规律性生活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一般治疗的具体措施需有所调整,比如儿童患者不存在性生活问题,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憋尿等不良习惯;中青年男性要强调规律性生活的重要性,老年男性则要注意避免过度性生活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抗生素(如存在明确病原体感染时)、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等药物,但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严格依据患者病情,避免不恰当用药。例如,对于有明确细菌感染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要避免儿童患者使用不适合的抗生素。
物理治疗:如热疗等物理方法可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症状。但物理治疗的具体操作和适用人群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对物理治疗的耐受程度不同,需充分考虑。
六、预后及预防
1.预后
慢性前列腺炎的预后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可明显缓解甚至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反复发作。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规范、患者生活方式是否改变等。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部分可恢复生育能力,但也有部分可能遗留生育问题。
2.预防
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久坐,适量运动,多饮水、不憋尿,注意会阴部清洁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应养成这些良好生活习惯,比如儿童要从小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男性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等。
避免高危因素:减少不洁性生活,避免尿道器械操作等可能引起病原体感染或前列腺损伤的高危因素。对于有性传播疾病风险的人群,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降低感染相关慢性前列腺炎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