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颞下颌关节脱位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颞下颌关节组成部分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发生移位,按方向分前方、后方、内侧和外侧脱位,按时间分急性和复发性脱位;病因有解剖、创伤、肌肉功能紊乱因素;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
一、定义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指颞下颌关节的组成部分(髁突、关节窝、关节盘等)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了移位。正常情况下,颞下颌关节在张闭口运动中能协调运动,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时,髁突会脱出关节窝,导致脱位发生。
二、分类
(一)按脱位方向分类
1.前方脱位: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髁突向前脱出关节窝,位于关节结节之前下方。多发生于大张口时,如进食大块食物、打哈欠、长时间大张口说话等情况,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成年人。
2.后方脱位:相对少见,髁突向后脱出,可达枕骨斜坡附近。常因受到暴力撞击等特殊原因引起,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相对前方脱位发生率低。
3.内侧脱位和外侧脱位:髁突分别向内侧或外侧移位,较为罕见,多因严重的外伤等特殊因素导致,不同年龄段都有发生可能,但发生概率低。
(二)按脱位时间分类
1.急性脱位: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大张口动作后即刻出现的脱位情况,比如打哈欠后突然无法闭口,此时关节处于异常的错位状态,关节周围肌肉等组织处于紧张且异常的力学环境中。
2.复发性脱位:指关节反复发生脱位的情况,多发生于急性脱位未得到正确及时治疗,或者存在关节结构、功能异常的患者,如老年人由于关节韧带松弛、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肌肉力量减弱等情况易出现复发性脱位;儿童若存在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等也可能出现复发性脱位。
三、病因
(一)解剖因素
1.颞下颌关节结构相对特殊,关节窝较浅,关节结节较低平,髁突相对较大,这种解剖特点使得关节在受到较大张口力等因素时容易发生脱位。例如儿童的颞下颌关节还处于发育阶段,关节窝较浅等解剖特点使其相对成人更易发生脱位,尤其是在大张口进食较硬食物等情况下。
2.关节韧带相对松弛,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韧带出现退变松弛,这会增加脱位的风险;女性在妊娠期、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时期,关节周围组织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弛,也可能影响颞下颌关节的稳定性,增加脱位可能性。
(二)创伤因素
1.外力撞击:面部受到直接的外力撞击,比如交通事故中面部被撞击、运动时被意外碰撞等,都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这种情况在有明确外伤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若发生撞击后出现张口困难等情况需警惕脱位可能。
2.医源性因素:在口腔医疗操作中,如进行口腔内镜检查、拔牙等操作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例如拔牙时过度用力牵拉下颌等操作可能引发脱位,尤其是对于一些口腔解剖结构特殊或者操作不熟练的情况更易发生,不同年龄段接受口腔医疗操作的人群都有发生该医源性脱位的可能。
(三)肌肉功能紊乱因素
1.咀嚼肌功能紊乱:长期偏侧咀嚼、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当咀嚼肌突然强烈收缩时,如突然大张口、用力咬硬物等,可能打破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运动平衡,引发脱位。例如一些长期精神压力大、经常偏侧咀嚼的成年人,更容易出现咀嚼肌功能紊乱相关的颞下颌关节脱位情况;儿童若有长期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偏侧咀嚼等,也可能影响咀嚼肌功能,增加脱位风险。
2.神经系统因素: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影响颞下颌关节周围肌肉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运动不协调,从而引发脱位。例如患有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等)的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控异常,可能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情况,这类患者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尤其是本身患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
四、临床表现
(一)急性前脱位临床表现
1.患者呈现开口状态,无法闭口,唾液外流,言语不清,表情痛苦。检查可见下颌中线偏向健侧,患侧耳屏前凹陷,在颧弓下方可摸到脱位的髁突。例如一位成年人在打哈欠后突然出现无法闭口,口半张开,唾液不断流出,面部表情痛苦,通过检查发现耳屏前凹陷,颧弓下可触及脱出的髁突。
2.双侧急性前脱位时,患者开口形偏斜、前伸,面部变长;单侧急性前脱位时,中线偏向健侧,健侧后牙呈反合。
(二)复发性脱位临床表现
1.患者有多次脱位病史,发作时与急性前脱位症状相似,表现为开口过大不能闭口等情况,但发作频率不等,有的患者可能数月发作一次,有的可能数周发作一次。例如一位老年人有多次颞下颌关节脱位病史,最近又出现了突然开口过大无法闭口的情况,且之前有类似发作经历。
2.长期复发性脱位可能导致关节周围组织慢性损伤,出现关节区疼痛、咀嚼肌疲劳等表现,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
(三)其他类型脱位临床表现
1.后方脱位时,患者可能出现颈部疼痛、头部位置异常等表现,因为髁突向后移位可能影响颈部的肌肉和骨骼结构;内侧或外侧脱位时,患者可能出现面部相应侧的肿胀、疼痛,开口和闭口运动明显受限且伴有异常的运动轨迹等情况,例如内侧脱位时,面部内侧可能出现肿胀,开口时下颌向内侧偏斜等。
五、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是否有大张口、外伤、口腔医疗操作等诱因,脱位发作的频率、每次脱位的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等。例如询问儿童患者是否有过大张口进食较硬食物的情况,老年人是否有长期关节韧带松弛相关的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1.观察面部外形,查看是否有开口异常、面部不对称等情况。例如急性前脱位时观察到下颌中线偏移、耳屏前凹陷等。
2.触诊关节区,感受关节区是否有压痛、能否摸到脱位的髁突等。如急性前脱位时在颧弓下方可摸到脱位的髁突。
3.检查开口度和开口型,正常开口度约为3.7-4.5cm,开口型为垂直向下,脱位时开口度异常,开口型偏斜等。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拍摄颞下颌关节正位、侧位片,了解髁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判断是否存在脱位及脱位的类型等。例如通过X线侧位片可以清晰看到髁突是否脱出关节窝。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或者需要更清晰显示关节结构的患者,可进行CT检查,能更精确地观察髁突、关节窝、关节盘等结构的位置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复发性脱位且关节结构复杂的患者,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