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是构成关节的两骨端失去正常对合关系,按原因分为创伤性、病理性、先天性、习惯性脱位;按程度分完全和半脱位;按时间分新鲜和陈旧性脱位。临床表现有一般表现和不同关节特殊表现,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包括尽早手法或手术复位、复位后固定及康复治疗。儿童脱位多为不完全或半脱位,治疗固定时间短且康复需适度;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等复位后固定时间长,康复防并发症并治基础病;运动员脱位康复要针对性训练助回归赛场且防再伤。
一、关节脱位的定义
关节脱位是指构成关节的两个骨端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正常情况下,关节的骨端借助关节囊、韧带等结构维持相对稳定的对合状态,当受到外力作用(如暴力撞击、摔倒时的不当肢体姿势等)时,这种正常的对合关系被破坏,就发生了关节脱位。例如,肩关节脱位较为常见,多因间接暴力引起,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时,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上肢传导至肩关节,使肱骨头突破关节囊前壁的薄弱处,导致肩关节脱位。
二、关节脱位的分类
(一)按脱位的原因分类
1.创伤性脱位:由外界暴力作用引起,是最常见的类型,如上述的肩关节创伤性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从事剧烈运动或意外事故时。
2.病理性脱位:关节本身存在病变,如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结构遭到破坏,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脱位。例如,关节结核患者,由于结核杆菌破坏了关节软骨、骨质及周围韧带结构,关节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脱位。
3.先天性脱位:胚胎发育异常导致关节先天性结构缺陷,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脱位。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女婴发病率高于男婴,与胎儿在子宫内的体位等因素有关。
4.习惯性脱位:创伤性脱位后,关节囊、韧带等组织损伤修复不良,关节变得松弛,轻微外力即可导致再脱位。常见于肩关节,首次脱位后,关节周围结构损伤,稳定性降低,容易反复发生脱位。
(二)按脱位的程度分类
1.完全脱位:构成关节的两骨端完全脱离正常对合关系。
2.半脱位:两骨端部分脱离正常对合关系。
(三)按脱位的时间分类
1.新鲜脱位:脱位时间在3周以内。
2.陈旧性脱位:脱位时间超过3周,此时关节周围组织已发生纤维粘连等改变,复位相对困难。
三、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1.关节畸形:脱位后关节处明显变形,与正常关节外观不同。例如肩关节脱位时,患侧肩部呈方肩畸形,失去正常的圆形外观。
2.关节盂空虚:由于骨端脱离关节盂,可在关节周围触及空虚感,如肩关节脱位时,肩峰下关节盂处空虚。
3.弹性固定:脱位的关节在周围肌肉痉挛等作用下,处于某种固定位置,被动活动时可感觉到弹性阻力。
4.疼痛与肿胀:受伤部位疼痛明显,局部伴有肿胀,疼痛程度因损伤程度而异,肿胀是由于局部出血、组织损伤后炎症反应等引起。
(二)不同关节脱位的特殊表现
1.肩关节脱位:除上述一般表现外,患者常用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头部向患侧倾斜,呈特殊的姿势。
2.髋关节脱位:有明显外伤史,患肢出现短缩、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不能自主活动。
3.肘关节脱位:肘部明显畸形,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正常的肱骨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鹰嘴构成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失常。
四、关节脱位的诊断
(一)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关节的外观、畸形等情况;触诊检查关节盂是否空虚、有无压痛等;动诊检查关节的活动范围及弹性固定情况等。例如检查肘关节脱位时,仔细触摸肘后三角的位置变化。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诊断关节脱位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脱位的方向、程度及是否合并骨折等。拍摄正、侧位X线片,能清晰显示关节骨端的对合关系。如肩关节脱位在X线片上可见肱骨头脱离肩胛盂的正常位置。
2.CT及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脱位或合并有软组织损伤(如韧带、软骨损伤等)的情况,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MRI则有助于评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如韧带是否撕裂、软骨是否损伤等。
五、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
(一)复位
1.手法复位:是治疗关节脱位的主要方法,应尽早进行,一般在受伤后尽快复位,可减轻疼痛、避免周围组织进一步损伤。根据不同关节脱位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如肩关节脱位常用Hippocrates法(足蹬法)进行复位。
2.手术复位:对于一些复杂性脱位、手法复位失败或伴有严重骨折等情况,需要进行手术复位,通过手术切开暴露关节,重新恢复骨端的对合关系。
(二)固定
复位后需要将关节固定在稳定的位置,以促进损伤的关节囊、韧带等组织修复。固定时间根据脱位的部位、程度及损伤的软组织情况而定,一般肩关节脱位固定3-4周,髋关节脱位固定6-8周等。固定方法包括石膏固定、支具固定等。
(三)康复治疗
在固定期间及去除固定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以恢复关节的功能。康复治疗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进关节功能的最大程度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肩关节脱位固定后,早期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去除固定后逐渐进行肩关节的屈伸、外展等活动度训练及力量训练。
六、不同人群关节脱位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关节脱位多与生长发育特点及活动特点有关,儿童的关节囊、韧带相对较松弛,容易发生脱位,且儿童的脱位多为不完全脱位或半脱位。在治疗时,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期,复位相对容易,但固定时间相对较短,且康复训练需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适度性,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发育。例如,儿童肘关节脱位,复位后固定时间一般较短,康复训练时要轻柔,防止损伤正在发育的骨骼和软组织。
(二)老年人
老年人关节脱位常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老年人骨质疏松,骨的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脱位,且老年人的关节周围组织退变,修复能力较差。在治疗时,复位后固定时间可能相对较长,康复治疗要更加谨慎,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炎、压疮等。同时,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以减少再次脱位的风险。
(三)运动员
运动员发生关节脱位多与剧烈运动中的高强度对抗有关,运动员在康复后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恢复训练,以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和力量,使其能够尽快回归运动赛场。康复训练要注重专业性和科学性,按照运动康复的标准流程进行,同时要注意避免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