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内测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常见,MCL起自股骨内上髁止于胫骨内侧髁,限制膝关节外翻和过度外旋,受外翻或旋转应力易损伤。临床表现有受伤时膝内侧撕裂感、响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体征检查用侧方应力试验。诊断靠X线初步看间隙等,MRI可清晰显示损伤程度。治疗分保守(轻度制动、物理、药物)和手术(完全断裂等)。康复训练早期固定期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中期去除固定后渐进行屈伸、平衡训练。预防要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中戴护膝等防护。
一、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定义与解剖基础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MCL位于膝关节内侧,起自股骨内上髁,止于胫骨内侧髁,主要作用是限制膝关节外翻和过度外旋。其解剖结构决定了在膝关节受到外翻应力或旋转应力时易发生损伤。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生概率可能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差异,比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因膝关节受到外力冲击的风险较高,更易出现MCL损伤。有膝关节既往损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MCL损伤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受伤时可感觉膝关节内侧有撕裂感或响声,随后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因损伤程度而异,轻度损伤可能为隐痛,重度损伤则疼痛剧烈。
膝关节肿胀较为常见,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出现,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患者可能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外翻活动时受限明显,因为MCL损伤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自我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需要更仔细观察其膝关节的活动情况及是否有哭闹等异常表现来判断是否有MCL损伤;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膝关节退变等基础问题,MCL损伤后症状可能被部分掩盖,但仍会有疼痛、肿胀等表现。
2.体征检查
侧方应力试验是常用的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患者大腿,另一手握住患者小腿远端,施加外翻应力,若出现异常的外翻活动度增大,提示MCL损伤。不同性别患者在进行侧方应力试验时,由于身体结构等因素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主要还是依据活动度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来判断。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久坐人群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相对较弱,侧方应力试验结果可能会受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判断膝关节是否有骨折等情况,同时观察膝关节内侧间隙是否增宽,若内侧间隙增宽提示MCL可能有损伤,但X线对于MCL损伤的细节显示不够精确。不同年龄人群X线检查的特点有所不同,儿童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X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增生等情况,会干扰对MCL损伤的判断。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MCL损伤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MCL的损伤程度,包括是部分损伤还是完全断裂,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MRI可以准确评估MCL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比如有膝关节既往手术史的患者,MRI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与手术相关的组织改变和MCL损伤的鉴别。
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的MCL损伤,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膝关节制动,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于屈曲30°左右的位置,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如冰敷(受伤早期)、热敷(受伤48小时后)等,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恢复。不同年龄人群在制动和物理治疗时需要注意,儿童患者在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肢体远端的血运和感觉,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皮肤感觉减退等情况,在冰敷和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防止冻伤或烫伤皮肤。
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和肿胀,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
对于MCL完全断裂或伴有其他结构损伤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修复或重建MCL。手术治疗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但康复训练的方案会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进度可能不同,比如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康复训练进度可能相对较快,而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进度要缓慢一些,以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
五、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在固定期间,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患者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这样可以保持股四头肌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不同年龄人群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儿童患者要在家长或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骼发育;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力度,避免因肌肉力量较弱而无法有效进行训练。
2.中期康复(去除固定后)
去除固定后,可逐渐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训练,开始时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小幅度的屈伸,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同时可以进行平衡训练,如站在平衡垫上进行单腿站立等训练,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不同性别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表现可能因身体肌肉力量分布等因素有所不同,比如男性患者一般肌肉力量相对较强,可能在早期康复训练中进度可以适当加快一些,但仍要以不引起疼痛和损伤加重为前提;女性患者则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推进训练。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比如长期从事sedentarylifestyle(久坐生活方式)的人群,在康复训练中要更加注重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训练。
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预防
1.运动前准备
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包括慢跑、关节活动度练习等,使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得到充分预热,提高柔韧性和稳定性。不同年龄人群热身活动的方式和时间有所不同,儿童进行热身活动时要注意趣味性,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老年患者热身活动要缓慢、轻柔,避免因热身过度导致关节损伤。
2.运动中防护
参与剧烈运动时,如篮球、足球等,要佩戴合适的护膝等防护装备,减少膝关节受到外力冲击的风险。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选择护膝时要考虑舒适度和防护效果,儿童要选择适合儿童尺寸的护膝,老年患者要选择材质柔软、能提供良好支撑的护膝。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经常进行登山等户外运动的人群,在运动中要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膝关节受到过度的外翻或旋转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