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尿
血尿是尿液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严重疾病信号,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常见原因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疾病、结石、感染、肿瘤)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液、血液)、影像学检查(超声、CT、膀胱镜),处理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和一般处理,特殊人群(儿童、女性、老年人)血尿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血尿的定义
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可能有严重疾病的信号。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极少量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下红细胞数不超过3个。
二、血尿的分类
肉眼血尿:尿液外观呈血色或洗肉水样,肉眼即可观察到尿液颜色异常。当每升尿液中含有1毫升以上血液时,即可出现肉眼血尿。例如,大量出血导致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从而使尿液呈现明显的血色。
镜下血尿:尿液外观无明显异常,但通过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尿液中红细胞数增多。一般需离心尿液后,取沉渣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红细胞数超过3个即可诊断为镜下血尿。这常见于一些早期或症状不明显的泌尿系统疾病情况,比如某些肾小球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首先表现为镜下血尿。
三、血尿的常见原因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以急性肾小球肾炎为例,多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在儿童中,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对常见,常与前期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后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表现。
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导致血尿。例如,肾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摩擦尿路黏膜,使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出现血尿症状,患者常伴有肾区绞痛等表现。
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细菌感染导致尿路黏膜充血、水肿,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形成血尿。在女性中,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出现血尿,同时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管丰富,容易破裂出血,从而引起血尿。例如,膀胱癌患者常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多为间歇性发作,可自行停止,但容易复发。
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也可表现为血尿。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细胞异常增殖浸润尿路等组织,也可能引起血尿。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肾脏等多个脏器,导致肾小球损伤,出现血尿。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女性,除了血尿外,还常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四、血尿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包括血尿出现的时间、是全程血尿还是初始血尿或终末血尿、是否伴有疼痛等。例如,初始血尿提示病变可能在尿道;终末血尿提示病变可能在膀胱颈部、后尿道或膀胱三角区;全程血尿则提示病变在膀胱或其以上部位。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泌尿系统疾病史、全身性疾病史等。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泌尿系统相关部位,如肾区是否有压痛、叩击痛,膀胱区是否有压痛等。例如,肾区压痛、叩击痛可能提示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等;膀胱区压痛可能提示膀胱炎等膀胱疾病。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除了观察血尿情况外,还可进行尿蛋白检测、尿红细胞形态分析等。尿红细胞形态分析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为变形红细胞,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为正常形态。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血尿有诊断价值,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检测到相关自身抗体。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用于初步筛查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囊肿等病变。例如,超声可发现肾脏、输尿管、膀胱内的结石、肿瘤等异常回声。
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例如,CT可准确判断肾癌的肿瘤大小、有无周围组织侵犯等情况。
膀胱镜检查:对于膀胱、尿道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病变的情况,如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五、血尿的处理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血尿,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血尿,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促进结石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如果是泌尿系统肿瘤引起的血尿,则需要根据肿瘤的情况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相应的治疗手段。
一般处理: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大量饮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路,减少红细胞聚集,缓解血尿症状。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尿的程度、伴随症状等,定期复查相关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六、特殊人群血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血尿需要格外重视,因为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因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对常见,多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在处理儿童血尿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休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一些泌尿系统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女性: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导致血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等。当出现血尿伴有尿路刺激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避免感染迁延不愈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老年人:老年人血尿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升高。老年人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时,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膀胱镜检查等,以排除肿瘤性病变。同时,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在治疗血尿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老年人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