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血尿是怎么回事
肉眼血尿指尿液红细胞多致外观异常,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结石、肿瘤)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尿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影像学(超声、CT、尿路造影)检查。治疗针对病因(如感染用抗生素、结石分情况处理、肿瘤综合治疗)和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重视观察配合检查治疗,孕妇需谨慎选择检查治疗且权衡对胎儿影响,老年人要兼顾基础病全面考虑诊断治疗。
一、肉眼血尿的定义
肉眼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使得尿液外观呈现红色或洗肉水样等明显异常颜色的现象。
二、常见原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因链球菌等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形成肉眼血尿,患者多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再如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肉眼血尿,可伴有腰痛等症状。
尿路感染: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泌尿系统,引起尿道、膀胱等部位炎症,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从而出现肉眼血尿,常见于女性,与女性尿道短、直且靠近肛门等生理结构有关,患者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导致肉眼血尿,患者常伴有肾区或腹部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多为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不同年龄人群结石形成原因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与代谢异常等有关,老年人可能与尿路梗阻等因素相关。
泌尿系统肿瘤:如膀胱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可导致肉眼血尿,多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肾癌也可引起肉眼血尿,患者还可能出现腰痛、腹部肿块等表现,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也可累及泌尿系统出现肉眼血尿;再如白血病,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影响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因子异常等,从而引发血尿,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表现有所差异,儿童白血病多起病较急,成人白血病起病可急可缓。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累及泌尿系统时可出现肉眼血尿,多见于育龄女性,患者还可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情况,如肉眼血尿是突发还是逐渐出现,是否伴有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近期有无感染史、服药史、外伤史等。对于儿童,要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既往泌尿系统疾病史等;对于女性,要询问月经情况是否会干扰血尿判断;对于老年人,要关注有无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肿瘤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因为高血压可能与肾小球疾病等相关;检查泌尿系统,如肾区有无叩击痛,输尿管走行区有无压痛等,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有无病变。
3.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初步筛查肉眼血尿的重要方法,可明确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有无蛋白尿、白细胞等,如发现大量红细胞、蛋白尿等异常,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存在病变。
血常规检查:了解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血尿,如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异常等。
凝血功能检查:对于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血尿的患者,该项检查可评估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等情况。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初步了解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如肾脏大小、形态,有无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尤其是儿童和孕妇等不适合进行有创检查的人群。
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泌尿系统的细微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部位、大小等,但儿童等对辐射敏感人群需谨慎使用,检查时需做好辐射防护。
尿路造影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等,可了解泌尿系统的通畅情况、形态等,对于诊断泌尿系统结石、梗阻、肿瘤等有重要意义,但需注意造影剂过敏等风险。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肉眼血尿,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选择需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如果是泌尿系统结石导致的肉眼血尿,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等促进结石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等治疗方法;对于泌尿系统肿瘤引起的肉眼血尿,多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对于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肉眼血尿,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血液系统疾病可能需要进行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一般治疗
患者在出现肉眼血尿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血尿症状。同时,要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泌尿系统的作用,减少血块形成等情况,但对于心功能不全等患者需注意饮水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出现肉眼血尿时,家长要格外重视。儿童血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且起病可能较急。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有无水肿加重等表现。在检查方面,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由于儿童可能对检查的耐受性较差,需给予更多的安抚和配合。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使用药物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药物代谢等情况,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适当休息、调整饮食等。
2.孕妇
孕妇出现肉眼血尿时,需要谨慎考虑检查和治疗方法。影像学检查中,超声检查相对较为安全,可作为首选的初步检查方法。对于可能需要的有创检查或药物治疗,要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例如,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在考虑手术等治疗时,要权衡母婴的风险和收益。孕妇的血尿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3.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肉眼血尿时,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诊断和治疗时要全面考虑。在病史采集中,要详细询问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用药史等。检查时要注意选择对老年人身体负担较小的检查方法。治疗时要兼顾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等;对于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