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秋冬等气温骤降时因风吹受凉引发,人体正气弱时风寒之邪侵袭致卫表不和、肺气失宣,有典型及不同人群表现,可依症状、病史等诊断,需与风热、暑湿感冒鉴别,非药物干预有休息、保暖、饮食调养,中医治疗有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生活方式上要适度运动、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饮食要合理以预防,了解其多方面知识有助应对保障健康。
一、风寒感冒的定义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属中医病证名,多在秋冬季节等气温骤降时容易发生。其是机体感受风寒之邪后,卫表不和、肺气失宣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表现的病症。
二、风寒感冒的病因与诱因
病因:人体正气相对虚弱时,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导致肺气失宣、卫阳被遏,从而引发风寒感冒。
诱因
季节因素:秋冬季节气候寒冷,人体易受风寒之邪侵袭。例如,冬季气温较低,若衣着单薄,就容易感受风寒而患感冒。
生活方式因素:过度劳累后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若吹风受凉,也易引发风寒感冒。比如,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没有充分休息就外出,容易患上风寒感冒;此外,淋雨也是常见诱因,雨天人体被雨水淋湿,风寒之邪乘虚而入。
三、风寒感冒的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发热:一般体温轻度升高,多在38℃左右,儿童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波动可能相对更明显,但总体以轻度发热为主。
恶寒(怕冷):患者自觉怕冷明显,需添加衣物、盖厚被等保暖措施才能缓解,成人和儿童均可出现此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蜷缩等以寻求温暖的表现。
头痛:头部疼痛,可为胀痛或隐痛,疼痛部位可涉及整个头部或特定区域,成人能明确表述头部不适,儿童可能通过哭闹、烦躁等方式表现出头部不舒服。
鼻塞流涕:流清涕,鼻涕较稀薄,鼻塞症状明显,影响呼吸,成人可能会频繁擦拭鼻涕,儿童可能出现用口呼吸等情况。
咳嗽:咳嗽声重,咳痰清稀色白,成人咳嗽时能感觉到气道受刺激,儿童咳嗽可能会影响进食和睡眠。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风寒感冒除上述典型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与儿童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风寒之邪影响脾胃运化有关。例如,较小的婴儿可能表现为吃奶量减少,older儿童可能诉说腹痛但难以准确表述具体疼痛部位。
成人:成人风寒感冒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全身症状相对儿童可能较轻,但部分体质较弱的成人也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全身酸痛等症状,如肢体关节酸痛等。
四、风寒感冒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中医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季节、病史等进行诊断。患者有明显受凉病史,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等症状,结合发病在秋冬等风寒之邪易侵袭的季节,可初步诊断为风寒感冒。
西医角度:从西医角度,风寒感冒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但可通过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来辅助诊断。例如,需与流感等疾病鉴别,流感一般起病急,全身症状更重,如高热(体温可超过39℃)、全身酸痛明显、乏力显著等,而风寒感冒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鉴别诊断
与风热感冒鉴别:风热感冒一般发热重、恶寒轻,流黄涕,咳痰黄稠,而风寒感冒是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咳痰清稀,这是两者主要的症状鉴别要点。例如,风热感冒患者流涕为黄色黏稠涕,咳嗽咳痰为黄色脓痰,而风寒感冒则是清涕、清稀白痰。
与暑湿感冒鉴别:暑湿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有感受暑湿之邪的病史,除了感冒症状外,还伴有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泻等暑湿困脾的症状,而风寒感冒无明显暑湿相关症状,发病季节主要在秋冬。
五、风寒感冒的治疗与调养
非药物干预
休息:患病后充足的休息非常重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有恢复的能量。儿童应保证每天有12-14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成人也应保证7-8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
保暖:注意保暖,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再次受凉。儿童保暖时要特别注意四肢和头部的保暖,可适当增加被褥厚度,但不要给儿童穿得过多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成人也要根据环境温度合理增减衣物,保持身体处于温暖舒适的状态。
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温热易消化。可食用一些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红糖水,生姜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红糖可以补充能量,儿童饮用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还可以食用葱白粥,葱白有发散风寒的功效,粥类容易消化,适合感冒患者食用。但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身体恢复,油腻食物不易消化,辛辣食物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等症状。例如,儿童应避免食用冰淇淋、油炸食品、辣椒等;成人也要注意避免这些食物的摄入。
中医治疗
中药方剂: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等。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等;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但中药方剂的使用需在专业中医医生的辨证论治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来选用合适的方剂,儿童用药更需谨慎,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剂量调整。
针灸推拿:针灸可选取风池、列缺、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起到疏风散寒的作用。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针刺风池穴可以疏风解表;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针刺列缺穴有宣肺解表的作用;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针刺合谷穴可以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推拿方面,对于儿童可采用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手法,推攒竹是用拇指自下而上推眉心中间的攒竹穴,推坎宫是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旁眉梢做分推,揉太阳是用拇指或中指揉眉梢后的太阳穴,这些推拿手法可以起到疏散风寒、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但推拿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儿童皮肤。
六、风寒感冒的预防
生活方式方面
适度运动:平时要坚持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儿童可选择适合的户外活动,如每天进行1-2小时的户外游戏,如跑步、跳绳等,但要注意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成人可选择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通过运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对风寒之邪的抵御能力。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儿童居住的房间要经常打扫,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成人居住环境也应保持整洁,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15-30分钟,让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病菌滋生。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儿童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减少感染风寒之邪或其他病原体的机会;成人也应尽量避免前往此类场所,若必须前往,要做好防护措施。
饮食方面
合理饮食: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儿童要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可多食用牛奶、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成人也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西兰花等,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总之,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了解其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调养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风寒感冒,保护自身健康,特别是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注重各方面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以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