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成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轮状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急,主要症状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呕吐。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诊断。轮状病毒检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可采用ELISA、PCR等方法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
轮状病毒性腹泻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轻、中度脱水的患儿,可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对于中、重度脱水的患儿,需要静脉补液治疗。同时,可给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