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可能与胆结石梗阻、细菌感染、胆囊排空障碍等原因有关,胆结石可能与胆固醇过饱和、胆色素代谢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囊黏膜功能异常、胆道感染等原因有关。
一.胆囊炎
1.胆结石梗阻
当胆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时,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黏膜充血、水肿,细菌容易滋生和繁殖,从而引发胆囊炎。就像水管被异物堵塞,水流不畅,管道内压力增大,还容易滋生细菌一样。
2.细菌感染
细菌可经血液循环、淋巴途径或肠道逆行进入胆囊,引起胆囊炎症。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比如肠道内的细菌逆行进入胆囊,引发感染。
3.胆囊排空障碍
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囊管狭窄或扭曲等因素可导致胆囊排空障碍,胆汁淤积在胆囊内,刺激胆囊黏膜,引发炎症。例如老年人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汁排出不畅,就容易发生胆囊炎。
二.胆结石
1.胆固醇过饱和
当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和磷脂的比例失调时,胆固醇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例如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会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超过胆汁酸的溶解能力,从而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2.胆色素代谢异常
某些疾病如溶血性贫血、肝硬化等,可导致胆色素代谢紊乱,使胆汁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结石。
3.胆囊收缩功能减退
胆囊收缩无力,胆汁排空延迟,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胆固醇结晶的析出和结石的形成。比如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结石的发病率较高。
4.胆囊黏膜功能异常
胆囊黏膜分泌功能异常,可导致胆汁黏稠度增加,促进结石的形成。
5.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可引起胆囊黏膜炎症,使胆囊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核心。同时,感染产生的细菌和炎症产物也可促进结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