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主要由化脓性球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环境因素如高温潮湿、皮肤卫生差及个体易感性包括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力等因素也会导致其发生,儿童因皮肤娇嫩、免疫系统不完善等更易患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如血浆凝固酶等,能抵抗机体的防御作用,容易在皮肤上定植并引发感染。该菌在人群中携带率较高,当皮肤有微小破损时,如搔抓、蚊虫叮咬后的破损等,就容易侵入皮肤导致脓疱疮。在儿童群体中,由于皮肤较为娇嫩,且可能存在卫生习惯不佳等情况,更容易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患上脓疱疮。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可溶解组织、促进细菌扩散。皮肤破损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容易侵入,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脓疱疮的发生。比如,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皮肤接触机会多,若有皮肤破损,接触到携带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物品或他人,就可能感染发病。
环境因素: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传播。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较多,皮肤表面的湿度增加,为化脓性球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此外,皮肤卫生状况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经常洗澡、更换衣物,会使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增多,增加感染脓疱疮的风险。对于儿童来说,若家长护理不当,未能及时清洁儿童皮肤,更容易诱发脓疱疮。
个体易感性:个体的皮肤屏障功能、免疫力等因素会影响是否容易患脓疱疮。例如,患有湿疹、痱子等皮肤疾病的人群,皮肤屏障受损,更容易被化脓性球菌感染引发脓疱疮。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易受到细菌侵袭,且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免疫力相对较低,也增加了感染脓疱疮的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