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pcp病毒性肺炎即肺孢子菌肺炎,由肺孢子菌引起,其病原体广泛分布,健康人可携带,免疫低下时易感染,艾滋病患者是高危人群;临床表现有发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不同人群表现略有差异;诊断靠病原学检查及胸部影像学;治疗需据情况用抗真菌药物等;免疫低下人群需采取预防措施,如预防性用药、避免接触不良环境等,儿童免疫不完善有免疫抑制情况更要加强防护。
病原体特点:肺孢子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健康人可携带,但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引发感染。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是肺孢子菌肺炎的高危人群,其体内肺孢子菌可大量繁殖,导致肺部病变。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病情进展较快,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对于儿童来说,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感染肺孢子菌肺炎,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逐渐出现呼吸道症状;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免疫抑制人群,症状相对更典型地从呼吸道症状开始显现。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如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查找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胸部影像学检查也有一定辅助作用,常表现为双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改变等。
治疗原则:对于肺孢子菌肺炎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真菌药物等进行治疗。例如对于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要在治疗基础疾病(艾滋病)的同时,进行抗肺孢子菌的治疗。
预防措施: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要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磺胺类药物等进行预防性用药,同时要尽量避免接触可能感染肺孢子菌的环境等。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有免疫抑制情况,更要加强防护,比如避免去人员密集且卫生条件差的场所等,以降低感染肺孢子菌肺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