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长鸡眼怎么回事
脚上长鸡眼是因足部皮肤长期受挤压或摩擦致局限性角质增生,病因有机械性摩擦或挤压(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和鞋子因素(过紧过窄过硬),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按压疼痛,分硬鸡眼(足底及小趾外侧,顶端深入皮内)和软鸡眼(相邻两趾间,表面软白)。
一、病因
1.机械性摩擦或挤压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活动量较大,若鞋子不合适,脚部易受摩擦,如儿童喜欢奔跑玩耍,穿的鞋子如果过小过紧,就容易长鸡眼;老年人脚部皮肤相对较薄且弹性差,长期行走或站立时脚部受力分布不均,也易因摩擦产生鸡眼。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通常女性可能因常穿高跟鞋等导致脚部局部受压,增加长鸡眼的风险。比如女性穿高跟鞋时,前足受力集中,脚趾部位容易受到挤压摩擦,从而引发鸡眼。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行走较多的人,脚部持续受到压力和摩擦,是长鸡眼的高危人群。例如建筑工人、销售人员等,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脚部皮肤反复受到摩擦,更容易长鸡眼。一些特殊的运动爱好者,如长跑者,脚部与鞋子之间的摩擦频繁,也可能导致鸡眼形成。
病史影响:有足部畸形的人,如拇外翻等,会改变脚部正常的受力分布,使某些部位更容易受到挤压和摩擦,进而引发鸡眼。比如拇外翻患者,大脚趾向外偏斜,导致前足受力异常,相邻脚趾之间或脚部其他部位就容易因摩擦出现鸡眼。
2.鞋子因素
鞋子过紧、过窄或过硬,会使脚部某一部位长期受到过度的挤压和摩擦。例如穿尖头高跟鞋,会使前足的脚趾受到明显的挤压,尤其是小脚趾外侧等部位,长期受到摩擦就容易形成鸡眼;穿不合脚的新鞋,由于鞋子的形状、材质等不适合脚部,也会在短时间内导致脚部局部摩擦加剧,引发鸡眼。
二、临床表现
鸡眼通常为边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表面光滑,与皮肤表面平或稍隆起。按压时会有疼痛,尤其是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可能会比较明显。根据其生长部位不同,可分为硬鸡眼和软鸡眼。硬鸡眼多发生于足底及小趾外侧,表面光滑,外观呈浅黄色,鸡眼顶端深入皮内;软鸡眼则常发生于相邻两趾之间的皮肤,由于局部潮湿,表面会变软、发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