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接种针次因暴露情况、人群不同而异。暴露后一般暴露者5针程序,特殊暴露者(免疫低下)6针程序;暴露前高危人群3针程序。不同年龄、特殊生理时期(孕期)、有基础疾病人群接种有相应注意事项,儿童需注意接种护理,孕期接种安全,有基础疾病者接种需观察反应。
一、暴露后接种程序
一般暴露者:通常采用5针接种程序,即于第0(注射第1针的当天)、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这种程序经过大量临床研究验证,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抗体。例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及疫苗效果观察表明,按照此程序接种后,体内抗体阳转率高,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特殊暴露者: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受限,可能影响抗体产生效果,需要在全程接种5针的基础上,于第0天接种2剂,第21天再接种1剂,共接种6剂。这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者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较弱,通过增加接种剂次来提高免疫效果,有相关研究显示这种调整后的接种程序可改善免疫低下人群对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
二、暴露前接种程序
高危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人员、林业从业人员等经常接触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动物的高危人群,可采用3针接种程序,即于第0、7、21天各接种1剂。经过科学研究,这种3针程序能使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以应对可能的暴露风险,且在临床应用中也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体内抗体水平,为高危人群提供相对持久的保护。
不同年龄人群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时,一般遵循上述通用程序,但对于儿童,需特别注意接种时的安抚等护理措施,以保证接种过程顺利。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接种狂犬病疫苗,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狂犬病疫苗是安全的,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狂犬病疫苗属于灭活疫苗,不进入血液循环,不会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孕期暴露后也应按照相应程序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时,需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因为某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疫苗的代谢等,但一般不影响按照常规程序接种,不过需要医生在接种前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