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与慢阻肺的区别
哮喘与慢阻肺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方面存在诸多区别,哮喘主要是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多儿童或青少年起病,发作性症状,肺功能等有相应表现,治疗用吸入激素等;慢阻肺是气道和肺组织慢性炎症反应,中年以后发病,症状渐进性,肺功能等有不同表现,治疗用支气管舒张剂等,不同人群发病机制、表现、治疗等各有特点。
临床表现: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症状具有发作性,常在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等后发作,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缓解后可无明显症状;慢阻肺多见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逐渐进展,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病情进行性加重,活动耐力下降,急性加重时症状明显加重,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等。不同生活方式下表现有差异,长期吸烟的慢阻肺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更明显,哮喘患者若接触特定变应原则发作更频繁。
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哮喘发作时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降低,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慢阻肺患者FEV/FVC<0.7,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FVC仍<0.7。
胸部影像学: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缓解期可正常;慢阻肺早期胸部X线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晚期可出现肺气肿征象,胸部CT可见肺气肿表现、肺大疱等。
治疗:哮喘治疗主要是吸入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控制气道炎症、缓解症状,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舒张剂;慢阻肺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噻托溴铵等)、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祛痰药物等,急性加重时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不同病史患者治疗需考虑既往用药反应等,比如有激素依赖病史的哮喘患者使用激素需谨慎评估。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哮喘治疗需选择适合儿童的吸入装置和药物,注意避免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慢阻肺患者治疗要考虑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剂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