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败血症有什么后果
婴儿败血症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肺、肝、肾受累;未及时控制会引发感染性休克;病原体达脑部可致化脓性脑膜炎,影响神经系统;部分可致骨髓炎;婴儿因免疫系统未完善病情进展快,护理需注意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密切观察异常、医疗操作严格无菌。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
婴儿败血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可侵袭多个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例如,肺部可能受到影响,出现肺炎相关表现,如呼吸急促、发绀等,这是因为细菌等病原体在肺部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影响气体交换功能;肝脏也常受累,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胆红素升高,这是由于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受到败血症的干扰;肾脏同样可能受损,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是因为病原体毒素等对肾脏的直接损伤或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
二、感染性休克
婴儿败血症若未能及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引发感染性休克。此时,患儿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皮肤花斑等表现。这是因为病原体产生的大量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从而引起休克状态,严重威胁婴儿的生命健康。
三、化脓性脑膜炎
败血症的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婴儿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前囟饱满、抽搐、意识障碍等表现。这是由于细菌等病原体在脑膜处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脑膜充血、水肿,脑脊液循环受阻等,对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可能遗留智力低下、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
四、骨髓炎
部分婴儿败血症可导致骨髓炎,多见于长骨。患儿会出现局部骨骼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还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病原体随血流到达骨髓部位,引起骨髓的炎症反应,破坏骨髓组织和骨质结构。
五、对特殊人群婴儿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这一特殊人群,败血症后果更为严重且影响深远。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较弱,病情进展往往较快。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持婴儿皮肤、黏膜的清洁,如勤换尿布,避免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面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如在进行医疗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加重败血症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