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抗疟疾的药物有哪些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原虫尤其是耐氯喹疟原虫感染疗效好,联合疗法能有效清除疟原虫等;氯喹因疟原虫耐药性应用受限,对敏感地区疟原虫感染可使用,需注意不良反应;伯氨喹用于防止疟疾传播和复发,有溶血风险,使用前需检测G-6-PD;乙胺嘧啶用于疟疾预防,使用需根据情况调整剂量,儿童要注意剂量准确性。
一、青蒿素类药物
青蒿素是目前抗疟疾的重要药物,其衍生物包括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青蒿素类药物对疟原虫,尤其是对耐氯喹疟原虫感染有很好的疗效。例如,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青蒿素联合疗法(如青蒿琥酯联合阿莫地喹、青蒿素哌喹等)能有效清除疟原虫,快速缓解疟疾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只要不存在青蒿素类药物过敏等禁忌情况,均可使用,但需注意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性,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二、氯喹
氯喹曾广泛用于抗疟疾,但由于疟原虫对氯喹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不过在某些对氯喹敏感的疟原虫感染地区仍可使用。氯喹对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有杀灭作用,能有效控制疟疾的发作。然而,氯喹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视网膜病变等,在使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尤其是有眼部疾病史或长期使用氯喹的患者更应谨慎,儿童使用氯喹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因为低龄儿童对氯喹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三、伯氨喹
伯氨喹主要用于防止疟疾的传播和复发,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临床研究显示,伯氨喹能有效降低疟疾的复发率。但伯氨喹可能会引起溶血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患者,使用伯氨喹可能会诱发急性血管内溶血,因此在使用前需进行G-6-PD检测,特殊人群如G-6-PD缺乏者禁用伯氨喹,而对于其他人群使用时也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四、乙胺嘧啶
乙胺嘧啶主要用于疟疾的预防,它能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疟原虫核酸的合成。常用于进入疟区的人群进行预防服药。乙胺嘧啶的使用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调整剂量,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剂量的准确性,避免因剂量不当影响预防效果或导致不良反应,同时有相关疾病史的患者使用前需告知医生以便评估用药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