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猪等动物,传播途径为蚊虫叮咬,人群普遍易感但多为隐性感染,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为高峰,儿童发病多,其流行受地理、居住环境及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影响,可通过接种疫苗等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一、传染源
(一)动物宿主
1.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仔猪。猪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病毒在猪体内大量繁殖,且猪的数量多、更新快,其感染乙脑病毒后血中病毒含量高,病毒血症期长,易将病毒传播给人。
2.其他动物:如牛、羊、马、狗等也可感染乙脑病毒,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相对较小。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再叮咬人时将病毒注入人体,从而使人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多数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率较低,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等因素有关,年龄越小越易感染发病,而随着年龄增长,因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的人群比例增加,发病风险相对降低。
四、流行特征
(一)季节因素
乙脑呈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7-9月为高峰季节。这是因为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合蚊虫的滋生繁殖,蚊虫活动频繁,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
(二)年龄分布
如前所述,儿童发病较多,这与儿童的免疫特点以及接触蚊虫的机会等因素相关。一般来说,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其中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五、其他相关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地理环境:乙脑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发病率相对高于北方地区,这与南方的气候、蚊虫滋生环境等因素有关。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蚊虫生存繁殖,为乙脑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环境条件。
2.居住环境:居住环境较差、卫生条件不佳的地区,蚊虫容易滋生,人群接触蚊虫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了乙脑的感染风险。例如,一些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如果环境卫生管理不善,蚊虫密度较高,就更容易发生乙脑的流行。
(二)免疫状况
人群的免疫水平是影响乙脑流行的重要因素。如果人群中普遍缺乏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一旦有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存在,就容易引起乙脑的流行;而通过接种乙脑疫苗等措施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可以有效降低乙脑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