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是女性卵巢内排卵后形成的暂时性内分泌结构,其形成过程包括卵泡排卵后卵泡壁塌陷等逐渐形成,由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组成,能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等,有分泌激素、维持妊娠等功能,不同年龄阶段黄体有不同特点,妊娠期女性和有卵巢相关疾病的女性黄体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黄体的定义
黄体是女性卵巢内排卵后形成的暂时性内分泌结构。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内层毛细血管出血,凝成血块形成血体,之后血体逐渐被吸收,细胞增生形成黄体。
二、黄体的形成过程
1.卵泡排卵:在女性的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成熟后会发生排卵,排出卵细胞后,卵泡的结构发生变化。
2.黄体形成: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伸入到颗粒层,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颗粒细胞和卵泡膜内层细胞转化为黄体细胞,逐渐形成黄体。
三、黄体的结构与组成
黄体主要由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组成。颗粒黄体细胞较大,数量多,染色较浅;膜黄体细胞较小,数量少,染色较深。黄体细胞能分泌孕激素(主要是孕酮)和雌激素等。
四、黄体的功能
1.分泌激素
孕激素:孕激素可以使子宫内膜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还能降低子宫肌的兴奋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对乳腺的发育也有作用,为产后泌乳做准备。
雌激素:协同孕激素发挥作用,共同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2.维持妊娠:如果卵子受精,黄体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继续生长,变为妊娠黄体,持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以维持妊娠的进行;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逐渐变为白体。
五、不同年龄阶段黄体的特点
1.青春期前:卵巢尚未发育成熟,黄体相关的激素分泌较少,卵巢内也不会有典型的黄体形成。
2.育龄期:女性的月经周期正常情况下会有规律的黄体形成与退化过程,在妊娠时会有妊娠黄体的形成来维持妊娠。
3.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不再有排卵,也就不会形成黄体。
六、特殊人群黄体相关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黄体对于维持妊娠至关重要,若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导致流产等问题,需密切监测孕激素等相关指标,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处理。
2.有卵巢相关疾病的女性:如患有卵巢囊肿等疾病的女性,其黄体的形成、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治疗,以保障生殖内分泌功能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