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是什么疾病
子宫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一系列恶性肿瘤的统称,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等。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肥胖等因素相关,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子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性生活过早等因素有关,早期可能无症状,发展后有阴道接触性出血等表现。子宫癌靠多种检查诊断,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不同人群需个体化诊疗方案。
一、子宫内膜癌
1.定义与发病情况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雌激素刺激(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于子宫内膜,可能导致内膜癌变,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而未配伍孕激素等情况)、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据相关研究,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正常体重女性明显升高,可能是因为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持续的高雌激素水平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增加癌变几率。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流血需高度警惕;还可伴有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若合并感染则可有恶臭;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二、子宫颈癌
1.定义与发病情况
子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等因素会增加子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有研究表明,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HPV的几率显著升高,从而增加了患子宫颈癌的可能性。
2.临床表现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阴道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阴道排液(可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等症状,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转移灶相关症状。
子宫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以及病理学检查等。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子宫癌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子宫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一般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在治疗时需充分评估其身体耐受性;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在治疗时需兼顾生育功能的保留等问题,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