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包虫病
肺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寄生肺部引发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因误食虫卵致六钩蚴经血达肺发育成囊肿,早期无症状,增大后有相应症状体征,可通过影像学和免疫学检查诊断,主要靠手术治疗,需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来预防。
一、病因与感染途径
主要是因为人误食了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所致。虫卵通常存在于受感染动物的粪便中,污染了土壤、水源或食物等。当人摄入被虫卵污染的物质后,虫卵在肠道内孵化出六钩蚴,六钩蚴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发育成包虫囊肿。
二、病理表现
包虫囊肿在肺部逐渐生长,初期可能较小,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增大。囊肿多为单个,也可多个,其外层为纤维组织形成的包膜,内部含有囊液和许多原头蚴等。囊肿可压迫周围肺组织,导致肺组织萎缩、纤维化等改变。
三、临床表现
症状:早期囊肿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如果囊肿破裂,可能会引起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甚至过敏反应,如面色苍白、皮疹、呼吸困难等,这是因为囊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引起的过敏。儿童患者可能因囊肿压迫气管等导致呼吸急促等表现。
体征:部分患者可在胸部听到异常呼吸音等,但早期体征往往不明显。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界清晰。胸部CT检查对于包虫囊肿的诊断更具优势,可清晰显示囊肿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CT下可见典型的“双弓征”等特征性表现。
免疫学检查:常用的有棘球蚴抗原皮内试验(Casoni试验)、血清免疫学检测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包虫,但需要结合临床等综合判断。
五、治疗方式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包虫囊肿完整切除。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可能会考虑其他治疗手段,但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
六、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加强对宠物(如狗等)的管理,定期给宠物进行检查,防止宠物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同时,避免宠物粪便污染环境。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和水。在流行地区,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等。
保护易感人群:在肺包虫病流行地区,要加强健康教育,让人们了解肺包虫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特别是儿童,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接触到被污染的物质,要格外注意防护。例如,教育儿童不要接触可能被虫卵污染的土壤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