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哪些
上呼吸道感染可根据症状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减轻鼻充血剂(伪麻黄碱等)、抗组胺药(氯苯那敏等)、镇咳药(右美沙芬等)、祛痰药(氨溴索等),且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
一、对症治疗药物
1.解热镇痛药:当患者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可使用。如对乙酰氨基酚,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伴有发热等症状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布洛芬也可用于缓解发热、疼痛,具有抗炎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等需慎用。
2.减轻鼻充血剂:能缓解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减轻鼻塞症状。如伪麻黄碱,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但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患者需慎用。
二、抗组胺药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伴有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受体而产生抗过敏作用,但有嗜睡等不良反应,驾驶员、操作机械者等需慎用,老人和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可能出现的特殊反应。
三、镇咳药
若患者有频繁咳嗽影响休息等情况,可使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适用于无痰干咳,但妊娠3个月内妇女、有精神病史者等禁用;对于痰多的患者,一般不主张使用强镇咳药,以免影响痰液排出。
四、祛痰药
当患者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各年龄段患者均可使用,但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和药物。例如儿童使用解热镇痛药时,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避免使用成人剂量,且需注意儿童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儿童使用含伪麻黄碱的药物可能出现兴奋等情况,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孕妇:孕妇上呼吸道感染用药需权衡利弊,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如某些抗组胺药、镇咳祛痰药等在孕妇中的安全性需谨慎评估,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剂量调整。例如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等风险,使用抗组胺药可能加重嗜睡等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