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需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一般治疗包括保证休息、合适环境及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分细菌和病毒感染处理,对症治疗有退热、止咳祛痰等,不同特殊人群如婴幼儿、高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明确诊断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气促等,体征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感染类型,C反应蛋白可反映炎症反应程度,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浸润影等典型表现。对于不同年龄、基础健康状况不同的患儿,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其个体差异,如新生儿可能症状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和检查。
二、一般治疗
休息与环境:保证患儿充足休息,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一般22~24℃)、湿度适中(50%~60%),这有助于患儿呼吸通畅和身体恢复,不同年龄患儿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耐受略有不同,婴幼儿对环境变化更敏感,需特别注意调整。
营养支持: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及疾病消耗的需求,对于食欲不佳的患儿可少量多餐,年龄较小的婴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咳。
三、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若明确为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及可能的病原菌选用合适抗生素,不同年龄段常见病原菌有差异,如婴幼儿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对多见,需选择针对相应病原菌有效的抗生素。
病毒感染:对于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但部分重症病毒感染可能需使用特定抗病毒药物,需根据具体病毒及病情判断。
四、对症治疗
退热:体温超过38.5℃且患儿有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选用合适的退热药物,但要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退热药物。
止咳祛痰:可使用祛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咳嗽剧烈影响休息的患儿,可在医生评估下适当处理,但要避免不恰当使用镇咳药物抑制痰液排出。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病情变化快,要密切观察呼吸、体温、精神等情况,喂养时要防止呛奶,护理操作要轻柔。
高龄患者:高龄支气管肺炎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疗时要兼顾基础疾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此类人群患支气管肺炎后病情可能更严重,治疗要更积极,同时要采取措施增强免疫功能相关的支持,预防交叉感染。